关注数码圈的差友应该都知道手机陷入内卷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在经历了早期的价格之战、处理器跑分之战,屏占比之战还有充电速度之战后,最近这几年,各大手机厂商在手机影像能力方面的比拼从来就没停过。

从最开始的比拼摄像头数量,到后来比拼传感器像素的高低,再到现在比拼传感器的尺寸大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别说,手机行业内卷起来的效果还挺不错。

如今旗舰手机的影像能力在硬件堆砌和算法优化的双重辅助下,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原先入门卡片机的地位,拿它来拍星星拍月亮那都不是事儿!

如果你问我接下来的手机在影像方面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进步,那应该就是摄像头的镜头素质了。

实不相瞒,托尼早就觉得现在的旗舰手机,它们在拍照方面很有可能已经被镜头拖了后腿。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玩过单反或者微单的差友可能在刚接触相机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很奇怪同时也很无奈的现象,那就是市面上有很多好的镜头,卖得竟然比相机机身还贵。

就拿索尼前阵子推出的全画幅微单 Alpha 1 来说,单机身 47999 的价格在相机里算很贵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有不少镜头卖得比它还贵,几万、十几万的都有,售价超过一万的镜头更是比比皆是。

而且这种情况不是只在某个相机品牌中存在,而是所有相机都是这样,就算是焦段相同、光圈相同的两支镜头,它们的价格没准也会相差很多。

这种现象说起来也很好解释。

因为相机的成像原理决定了不管是什么相机,在你按下快门的瞬间,光线肯定会先通过镜头聚焦到相机传感器上,然后传感器才能把画面给记录下来。

所以只要稍微思考一下,你就会意识到 在拍照过程中,是镜头决定着射入到传感器上的光线数量和质量,从而直接影响到相机最终的成像。

差友们还记得托尼之前给各位分享过的,在淘宝花几十块钱买的镜头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它拍出来的照片,是这样的,画质惨不忍睹:

如果我不说它是用几千块钱的相机拍的,差友们是不是会觉得这张照片是托尼用功能机拍的?

但其实如果你换个好一点的镜头,同一台相机,它能拍出这样的照片:

可以这么说,镜头是相机上除了图像传感器之外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如果说传感器决定了相机拍照画质的下限,那么镜头的素质就决定着它的上限。

手机摄像头本质上也可以看成是一台缩小版的相机,它与相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些相机可以更换镜头,而手机镜头集成在摄像头模组里不可更换。

当然喽,虽然现在的旗舰手机,它们的镜头素质没有像托尼前面那颗廉价镜头所表现的那般拉胯, 但是你要说它好吧,也绝对说不上好。

别的不说,就拿用手机拍夜景来说吧。

有些差友可能已经发现了,有时候手机在拍夜景时画面当中会出现很明显的 “ 鬼影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 “ 鬼影 ” 往往在有光源的时候出现,只是你无法预测它会出现在什么位置,有可能是在画面中央,也可能在边缘,或者同时出现在好几个地方。

总之极其影响观感。。。

更让人懊恼的是,“ 鬼影 ” 还会随着摄像头朝向的变化而移动,就算手机有 AI 算法优化也无济于事,本来很好看的一张照片,就这样被它给毁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手机镜头内的镜片其实不止一片,而是有好几组镜片,当光线进入到镜头后,有一部分光线在镜头内反复反射引起的。

白天倒还好,由于照片整体偏亮,即使有鬼影,也不太看得出来,但是如果你是在逆光场景下用手机拍照,就很有可能遇到类似下面这样的眩光情况。

眩光产生的原因跟鬼影类似,当有强光通过镜头时一部分光线被镜头内的各个透镜反射回去从而形成一大片特别明亮的区域,并导致照片看起来很糊。

有些照片在画面亮处和暗处交界的位置没准还会有很刺眼的紫边:

这个时候,纵然你的手机支持拍摄四千万、六千万甚至一亿像素的照片,又有什么用呢?拍出来的照片还不是一张废片,像素越高反而越占空间。

前面这些问题在相机镜头上面当然也有。

早在胶片时代,镜头厂商们就已经注意到了鬼影、眩光等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众多厂商都开始在镜片上加镀膜,起先是单层,现在变成了多层。

有镀膜的镜头,镜头反光会有颜色 ▼

镀膜解决起鬼影、眩光等光学问题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它们不都是因为光线在镜片之间反射所形成的么?那我给镜头加镀膜降低它的反射率不就行了?

高端镜头为什么能卖这么贵的原因也在这里,这些镜头除了会使用更复杂的光学设计,还有就是因为镜头内的镜片有低反射率、高透光率镀膜的加持。

说到镜头镀膜,托尼就不能不提相机界的 “ 蓝厂 ” 蔡司了。

作为一家创立于 1846 年,从1890 年就开始生产相机镜头的世界光学巨头,它的存在历史比徕卡、佳能,索尼等我们耳熟能详的相机厂商不太多。

镜头镀膜这个概念就是由蔡司最早提出来的, 蔡司发明的 “ T* 镀膜 ”,更是被誉为世界三大镀膜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在各行业最高端的光学器件上。

蔡司 T* 多层镀膜既能减少镜头内镜片杂乱的光线反射,也能配合镜头内部特殊的光学结构,在提高透光率的同时让成像更加清晰锐利,还原真实色彩。

听着好像有点玄乎是不是?虽然托尼买不起带有小蓝标的相机镜头,但是公司刚好有一台用上了蔡司光学镜头和蔡司 T* 镀膜的 vivo X60 Pro+。

接下来就让我们验证下镜头镀膜是不是真的有用。

为了方便对比,托尼找来了另外一台友商手机作为参照机,首先来看看这张夜景大楼照片:

可以看到因为大楼楼层灯光的存在,两台手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鬼影,友商手机的鬼影是两个绿色圆弧,vivo X60 Pro+ 有鬼影但很浅,几乎可以忽略。

然后是这张直接把手机摄像头朝向路灯拍的照片:

在友商手机拍的照片中,托尼在距离路灯不远处的树枝上看见了绿色鬼影的存在,而在 vivo X60 Pro+ 的照片里则没有找到明显的鬼影。

接着是白天抗眩光能力对比:

这张照片就比较明显了,友商手机没能压制住阳光的直射,顺着光路小半张照片直接就被眩光给污染了,vivo X60 Pro+ 则成功压制住了眩光。

下面两张图片,虽然没有强光源的存在,但是如果你放大看树叶的话,就会发现左边图片里的树叶其实都被紫边包裹着,把整个天空都给染紫了。。。

看来蔡司的镀膜技术果然名不虚传。

而且,托尼在用 vivo X60 Pro+ 隔着玻璃拍照时,发现它竟然还能过滤玻璃的反射,有点神奇哦。

通过前面两台手机的实拍对比差友们也都看到了,好的镀膜确实能达到帮助镜头增加通光率和减轻眩光等作用,照片画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其实从摄像头第一次出现在手机上开始,手机在影像方面的进步就从来没停过,在经过几波野蛮发育和疯狂输出后,硬件和算法的发展已经日趋缓慢。

不过短板理论同样适用于手机拍照,在镜头素质没得到提升前,手机影像在其地方的升级都会被它拖后腿。

vivo 与蔡司的合作则可以说是把手机摄影再往前推了一步。

借助蔡司顶尖的光学技术和丰富的光学经验,vivo 相当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将蔡司一百多年来在相机镜头上的技术积累应用在了手机镜头上。

事实证明手机镜头同样可以实现像相机镜头那样优秀的抗眩光、鬼影能力,并且拥有更高的解析力和色彩还原能力,从而带给我们更好的拍摄体验。

同样的,蔡司通过与 vivo 的合作,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到蔡司在光学领域无与伦比的造诣。

比如在 vivo X60 Pro+ 人像风格里有一个 “ 蔡司 Biotar ” 风格,它通过算法模拟复刻了蔡司经典镜头 Biotar 独特的焦外成像,可以说是别有一番风味了。

总之,vivo 与蔡司的合作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就让我们期待它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