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我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说到中国第五城,候选城市大概有六七个之多。每个城市都有很多拥趸,无论我选择谁,落选城市的粉丝都会指着我的鼻子,骂我胡说八道。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目前并没有一个城市众望所归,是中国当之无愧的老五。远不像北上广深那样,拥有无可撼动的一线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线城市其实一开始是一个房地产的概念,当然更是一个舆论经济的概念。北上广深这四座城市,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自然而然地坐上一线城市宝座的。就算到了今天,也没有哪个权威机构为其加冕。

近年来,为一线城市“扩容”的呼声渐起。所以2013年《第一财经周刊》首创了所谓的“新一线城市”这个概念,还弄出了一个年度排名。

入围“新一线城市”榜单的城市有15个之多,基本囊括了北上广深之外,中国实力最强的一些城市。毫无疑问,我们今天要谈的第五城,必定在“新一线”之列,准确来讲应该是新一线城市之首。

问题是,《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排名自打第一次推出来就没有停止过争议,实在难以服众。

尽管如此,我依然认为这个榜单还是很有参考意义的,我们不妨先来看看2019年的新一线城市排行榜。

这里先说明一下,采用2019年的排行榜,原因无他,主要是2020年那只黑天鹅对全国,尤其是武汉的影响太大,如果拿2020年的数据来说事的确有失公允。同样出于这个考虑,在本文中我的对比将全部采用2019年的数据。

话不多说,先上榜单。

这个排名并不权威,质疑的声音不少,但是有一点我还是比较认同的。

很多人在比较新一线城市的时候,对城市的一些细分的指标津津乐道。比如地铁里程数、三甲医院有多少家、高校数量和排名等等。但是《第一财经》却不同,他们紧紧抓住“城市商业魅力”这个点来做文章。

应该说,这个思路还是对头的。

我认为,所谓一线、二线城市,从宏观上来看,其实就是一个魅力和影响力的概念,其他如GDP等只是这个城市“魅力值”的支撑。

比如,北上广深能够成为无可争议的一线城市,当然首先是因为它们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一线”的具体表现却是它们无以伦比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具体来讲,一场高等级的商业演出或者一个大型的、纯商业的(这点比较重要)体育赛事甚至一个国际一线品牌旗舰店放在哪个或哪些城市,其实就是城市“线”级的天然反映。

当然,这个“线”级还表现在一个城市的影响力问题,也就是它在经济或者流行文化上的输出能力。

所以本文对第五城的讨论,首先从一个城市的魅力和影响力谈起。

城市魅力和影响力

一个城市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旅游吸引力、商业吸引力和人才吸引力。

人才吸引力比较直观,争议不大,毕竟数据摆在那儿。

在这一项上杭州拔得头筹,南京、成都、济南和苏州跻身前五。

比较让人意外的是武汉,不但落后于苏州,还排到了济南之后(没有贬低济南的意思,这些年北方城市除北京外,对人才的吸引力普遍下滑严重是不争的事实)。

武汉高科技产业发展得不错,科研机构也比较多,人才吸引力应该比较强才对,至少近水楼台,能够获得武汉本地大学生的青睐吧(武汉不但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两所国内前十的高校,也是全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旅游吸引力上,大重庆独占鳌头,甚至超越了老一线的北京和上海。武汉、西安、成都和天津跻身前五。

重庆是新晋当红小生,有8D魔幻城市之名,排在第一并不奇怪。比较让人意外的是武汉排到了传统的旅游城市西安和成都的前面。

或许跟那一年武汉举办了军运会有关?

商业吸引力在我的这个评判体系中,应该是城市“线”级最重要的一项魅力值了。这也是《第一财经》选取“商业魅力”作为新一线城市排位依据的原因。

但是这个商业魅力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一部电影上映在哪些城市搞宣传活动,一个奢侈品品牌在哪些地方开设旗舰店,或者一个明星选择在哪里开演唱会等等,要彻底捋清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所以我将直接使用前文引用的《第一财经》的那个排行榜。

排在前五的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和西安。

从我做过的调查来看,这个排名还是比较有说明力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榜单中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来。

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个数据都是总量而非人均,因为在这里谈人均意义不大。任何一个商业机构做出布局的决策时,主要看的都是总量而不是人均。

一、全国城市豪车保有量排行榜:

二、2019年全国各大城市票房排行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

从这几个数据来看,《第一财经》的商业魅力排行榜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

城市影响力这一项,应该是最抽象的一个指标,非常难以量化。从我的直观印象来讲,成都应该是第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西南地区语言和生活习惯比较接近,成都在这个区域的影响力确实比较大(这一点与重庆分享)。反过来,杭州地处长三角,在上海耀眼的光芒下多少会有些失色;天津就更不用说了,站在北京的身边,想有存在感实在太难。

至于武汉,其在中部的影响力基本很难跨出省界。

再一个就是成都的城市营销确实做得好,提起成都,马上让人想到茶馆、川菜这一类有非常强烈的地域特点的文化符号,在这点上或许只有天津的相声可以媲美。

当然,这只是我的观感,城市影响力其实也是有排名的,虽然仍然并不权威(中国人确实比较酷爱各种排行榜哈)。

排在前五的是杭州、天津、成都、南京和武汉。

在这个榜单里,最新的排名是2018年的,而且我也没有查到这个影响力排行榜的依据是什么,仅供参考了。

我判断,杭州的这个第一名,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阿里巴巴给它挣来的吧,后者在商业上对全国的影响力确实还是很大的。

经济实力是最重要的支撑

一个城市的商业魅力、人才吸引力乃至影响力,离不开经济实力这个重要的基石。而经济实力最重要的体现,是一个城市的GDP,所以还是有必要谈一谈的。

在这里我仍然认为总量的意义比人均要大得多(人均当然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道理很简单,市场看的永远是总量。比如中国人均GDP全球排名80,但丝毫不妨碍大多数国家都认定中国是经济上的第二大国。

国内的城市排位也同样如此,比如我所在的城市珠海,人均GDP高居全国第六,但是别说一线,连个二线都混不上。

在这项排名中,前五位依次是重庆、苏州、成都、武汉和杭州。五城各有短板,综合来看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是没有一个城市可以服众的根本原因。

比如长期以来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的苏州,县域经济十分强大,经济与人口城区聚集效应不明显,使得他们在“新一线”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比如重庆基本是一个省的体量,这个GDP也比较缺少说服力。可惜我没有拿到重庆主城区(即老重庆)的数据,那会是更好的一个样本。

顺便说一下,在做GDP比较的时候外地网友通常称重庆是省,但是比较人均的时候却没人替重庆说这个话,这是不够客观的。

我的结论

总体来讲,在第五城的竞争中,杭州、成都暂时领先,武汉、重庆紧随其后,但是远没到可以做出结论的时候。

什么情况下一个城市的第五城之位会实至名归?我认为如果要量化的话还得看GDP,只有当一个城市的GDP比对手有较大的优势的时候,才会让人心悦诚服。

我把这个GDP差定在5000亿,这差不多是除重庆外,其他三城中GDP最高者成都与广州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我想说,从一个老百姓的角度来看,一个城市是不是一线真的没那么重要。

就算我的城市是一线又能怎样?

屌丝还是屌丝,我的生活不会因此得到质的改变。它甚至反而可能意味着更加拥挤的交通和更高的生活成本。

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真没必要在意那些排名,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