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在Netflix上线。

不出意外,剧集开播即爆——

不到一天的时间,豆瓣评分人数超2.5w,想看的人达到了10w。

不过,随着打分人数越来越多,豆瓣评分却也直线下降,从最初的8分+跌倒了如今的7.5分,照这个架势,接下来的评分还会往下掉。

这也和第一季34万人打出的9.2分超高分差距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烂番茄网站,观众打出的爆米花指数更是惨不忍睹,只有49%,未达及格线:

不得不说,憋了两年的大招,《爱、死亡和机器人》(以下简称《爱死机》)第二季,真的让人有些失望。

还记得当年第一季横空出世,惊艳了所有人的巅峰时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豆瓣9.2分的高分,至今让人难忘

大卫·芬奇和《死侍》导演蒂姆·米勒十年磨一剑的心血,无论是形式、题材,还是风格、尺度,都让人耳目一新。

IMDB9.0,烂番茄爆米花指数92%,拿下艾美5座动画大奖,好莱坞新的王牌动画IP,就此成立。

当年的《爱死机》几乎可以称为“年度最佳”“年度最爽”“年度最炫”动画,而这一次的第二季,大家当然也攒足了期待。

高期待意味着高标准。

而最终的结果证明,《爱死机》第二季,没能撑起这份期待。

大家的失望,一部分来自第二季的集数。相比一次性放出18集的第一季,第二季的体量缩水到了短短8集。

按照每集5-18分钟不等的时长,整季看下来还不到两小时,一部电影的时间。

集数的缩水当然也源自制作周期的缩短。

蒂姆·米勒曾提到,第一季前后花了十年的时间筹备、制作。

而第二季距离上一季,只过去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紧接着明年还会推出第三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知道,动画电影相比真人电影往往需要更长的制作周期,即便是动画短片,随着品质的提升,也需要较长的制作时间。

所以,随着《爱死机》上线频率的越来越高,也意味着制作周期越来越短,而能看到的集数似乎也会随之减少。

不过,第二季体量的缩水,或许也是剧集的一种策略。没准主创们把已经制作好的剧集储存留到了第三季?

可以肯定的是,因为集数的减少,第二季的内容呈现出的多元性,远不及第一季来得丰富、震撼。

坦白讲,单从这一季的制作来看,不难看出创作者的用心。

蒂姆·米勒回归担任监制,此外曾执导过《功夫熊猫2、3》的亚裔动画导演吕寅荣成为本季的总统筹,参与挑选故事以及寻找合适的制作人选。

同时,她还执导了其中名为《突击小队》的一集。

初加入《爱死机》系列的吕寅荣提到:

“动画可以让人们以一种更加自由的方式创造世界。世界本身好像变成了剧中这些寓言故事里的角色,它们通过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抛出一些富有挑战的问题和想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在15分钟的时间里,就创造了如此丰富、各异的世界”。

她和蒂姆·米勒解释过,第二季8个故事拥有的共通主题是:展示世界。

我们确实能从8个不同的故事中,看到包罗万象的多样世界。

比如第四集,《沙漠中的斯诺》,就建造了一个遥远、荒凉、群居着各异生物的外星废土世界。

这里似乎远离文明,带有一种属于美国旧西部时期的荒蛮、混乱却充满侠义与浪漫的江湖色彩。

人们艰难求生,逃犯大隐于市,赏金猎人伺机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世界的搭建,这一集的视觉也堪称惊艳,动画的CG效果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每一条皱纹,每一个毛孔都清晰可见,表情与动作也非常自然。更重要的是,角色眼里有神,显然已经跨越了动画一直以来都面临的“恐怖谷”。

可以说,奇幻世界的搭建以及精致画风的升级,都是第二季非常值得肯定的优势。

但剧集的问题,却恰恰在于过分关注世界的构造和画面的呈现,却忽视了故事本身的精彩。

《爱死机》第二季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故事屈指可数。

没有第一季中《证人》那令人屏息的紧张和反转;

没有《齐马蓝》凝聚的悠远哲思与意蕴;

没有《天缝之外》耐人寻味、细思恐极的回响——

第二季仍然保持着集黄暴于一体,成人向的动画风格,以及结合了科幻、恐怖、惊悚、喜剧等等不同的类型化元素。

但在爽感和深度方面,相比第一季仍然相差一大截。

新一季的8集,在IMDB上获得评分最高的单集,是来自吕寅荣执导的《突击小队》。

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人们拥有永生的能力,为了控制人口,却也被禁止孕育新的生命。

在这个社会,孩子变成了一种“物”,人们称之为它,而非带有人格的他抑或她。

男主角是突击小队的一名主力,专门在全城范围内,搜寻那些私自违法出生的孩子。

他的职责,是在发现孩子后,当场杀死他们。

可当手上沾染的血越来越多,他对职责的信念,也渐渐开始动摇。

和《沙漠中的斯诺》一样,《突击小队》以精致逼真的画面,构造了一个全新的未来世界。

城市极具赛博朋克色彩,一边是繁盛、华丽的富人区,一边是破败荒弃的贫民窟,充满了极致的视觉冲击力。

这集的故事改编自著有《发条女孩》等科幻作品的雨果奖获得者保罗·巴奇加卢皮的原著小说,探讨了永生与新生的议题,同样可以引发人们对这一话题的思考。

然而故事情节本身的推述和演进,却乏善可陈。

主角的塑造,思想转变、行为动机,以及最终的反思与救赎,看上去都格外的公式化,甚至是让人感到突兀。

这集故事的陈旧老套,也体现出《爱死机》第二季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

吕寅荣提到,这一季的故事,相比于灵光乍现的原创,更多采取了改编的方式。通过搜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科幻作者的作品,将其翻译成动画短片。

原本蒂姆·米勒希望通过不同几部小说内容的杂糅,形成一个完整的短片故事。而吕寅荣则认为,尽可能地完整体现每个故事,尽可能地忠于原著。

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科幻小说中那些具有思辨意义的论题,以及更复杂细腻的情感、细节描写,没有办法在篇幅有限的动画短片中得到详尽的铺陈与展示。

而这就导致了,每集内容想要挖掘一个更深刻的主题,但故事本身的情节,却无法支撑起如此复杂深邃的概念。

甚至于绝大部分故事的主题,也趋于同质化。

比如第一集《自动化客服》和第七集《生活小屋》,拥有类似《黑镜》的主旨,讲述的是科技如何反噬人类。

《突击小队》和《沙漠中的斯诺》都探讨了永生的问题,虽然切入点和落脚点有所差异。

而连带着第五集《高草丛》,以上所有剧集故事都指向了对对人类文明、科技发展的反思。

比较特别的第六集《整个房子》更像是整部剧的一个小彩蛋,是一个充满cult恶趣味的黑童话。

但诙谐风趣的喜剧基调赋予它的轻松观感,也让故事本身停留在趣味小品的层面。

看过笑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整部剧中,唯一让人感到满足的,应该是第八集,也是蒂姆·米勒执导的《溺水的巨人》。

这集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与基调,讲述了一个巨人的尸体被莫名冲上小镇边上的海岸线,从而引发人类的围观、研究等等举动的故事。

故事通篇伴随着一位研究人员的充满诗意的旁白,他通过观察巨人尸体的变化,人们行为的变化,生发出种种思考。

而这些思考,却也能拆解成为不同的指向与意义——人类的傲慢,文明的颠覆,又或者权威的倒塌以及其连绵不绝的影响…

《溺水的巨人》改编自作家J·G·巴拉徳的同名原著,他最出名的作品《太阳帝国》曾被斯皮尔伯格翻拍成电影。

蒂姆·米勒完全保留了《溺水的巨人》原著小说的气韵,赋予了动画短片一种主流动画作品中难得的忧郁气质和文学性。

这集内容,也达到了《爱死机》第二季应有的水准。

毕竟,《爱死机》本身就是为了打破动画的固有印象而出现的。

蒂姆·米勒当初策划这部动画短片合集的初衷,便是制作一部送给成人,特别是死宅的一套作品。他甚至喊出了“f*ck kids”这样颇为强烈的口号,以彰显《爱死机》这一系列的突破与颠覆。

而《溺水的巨人》无论是叙事、表达层面,或是情绪、思想层面,是真的让人看到了动画作品的不同可能性。

它不需要构造出一个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的华丽世界,然而它的情节却能为人们打开一个新的思考领域。

另一方面,《溺水的巨人》或许也只能诞生在《爱死机》这样的动画短片集里。

前七集故事具有的类型化特性,赋予了整部剧集丰富的娱乐性,也让导演蒂姆·米勒有机会、有空间在最后一集选择一种颇为任性的文艺化的方式,去实现一种新的表现方式。

在这个维度上来看,《爱死机》第二季虽然各个故事不相关,却又是相互成就,彼此依赖的。

尽管第二季充满了遗憾,但我们还是都在第一时间跑去看掉了这套动画。如果还没来得及看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

以及,接下来,我们还是期待《爱死机》第三季吧。有了第二季的失落,也许第三季的评价会好一些。

那么,2022年的新一季,我们继续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