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喜交加的毕业季马上要来了,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毕业时第一次打领带第一次做简历,收到第一个offer是什么样的心情吗?毕业季的感情总是复杂的,有感伤、忐忑、兴奋、还有焦虑。

毕业季的琐事繁多,各有各的烦恼,但是大学生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困扰,那就是找工作。毕业生为了能找到好工作也是在各个面试场所奔波,以最饱满的姿态走向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以前大学毕业生就是香饽饽,但是这样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大学生太常见,企业不断提高招聘的要求,“优胜劣汰”的招聘方式让毕业生压力很大,今年的就业形势如何?

教育部:今年高校毕业生909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很多“过来人”回想自己毕业的时候 是不是也觉得毕业生数量已经是历史新高了,但是没想到一年比一年多,就业压力也是逐年递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3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在新闻通气会上介绍,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有909万,相比于去年增加了35万人次,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在大会上分析,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主要有这几方面原因。

一是因为当代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提升,高等教育逐渐进入“普及化”,毕业生连年增长对社会和大学生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因为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市场化,吴爱华称教育部将大力推进拓展市场就业渠道,将学校和企业做好对接,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是因为毕业生逐渐呈现“慢就业”的现象,当代大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升学、就业、考公、创业等多个选择,对工作的追求越来越个性化,教育部也将推进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四是在就业方式上应该更加智能化,例如去年疫情期间衍生出了线上面试、培训、上岗的就业形式,未来也将借助大数据,给学生就业提供更多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析:今年大学生就业确实有挑战,不仅要跟国内900多万人竞争,由于国外疫情原因,留学生回国人数可能增加,还要跟80万海归竞争,如何走好就业第一步尤为重要。

高不成低不就是“通病”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式呈现出一个奇怪的现象,按照就业率来看专科生比本科生的就业率更好,论教学质量和学历含金量本科都应该是优于专科生的,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的通病,越有能力的人对工作的要求肯定更多,其实不管专科还是本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现在的就业市场能提供的薪资并不能让大学生满意

本科生的学历更高,所以更难接受这样的现状,能找到的工作薪资不满意,或是工作内容与能力不匹配,心仪的工作对求职者的要求高于自己的能力,所以找工作一拖再拖,直到最后不得不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还是要结合当下的大环境,对岗位的期待值不要过高,现实和想象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如何走好就业第一步

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又增加了,在就业上给大学生的建议就是,先就业再择业。

其实这也是很多高校一直提倡的做法,并不是说高校要求就业率,对毕业生来说这样也是最合适的就业方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除非顶尖学校的顶尖专业毕业后能一步到位找一个处处都满意的工作,一做就是很多年然后晋升或者跳槽,能有这样条件的毕业生少之又少。

所以毕业生还是要先就业,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找一份薪资最高的工作,然后在工作实践中摸索,找到自己的爱好和方向,实践和理论是有差距的,只想不做等于0 。

在工作中能力还能得到锻炼,积累一点人脉和工作经验,都是未来工作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在最后

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共有909万,现在还没有工作的或者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的都将面临竞争,有人说现在找工作难是因为人多岗位少,其实岗位一定是比就业人数多的,只是岗位的质量不好说高的够不上,低的看不上。

毕业后不准备升学想直接工作毕业生要提前做好打算。

你觉得现在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欢迎评论区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