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画、素描、水彩……

当耳熟能详的绘画形式

与尼龙布碰撞在一起

会呈现出怎样的奇画妙作?

尼龙是一种合成人造纤维,也称聚酰胺纤维或者锦纶,在衣物中最是常见,最大的特点就是“滑溜”。而李良华却尝试在尼龙布上作画,就是这样奇思妙想之下的实践,铸就了李良华作为“尼龙画”创始人的“江湖地位”。

下苦功自学绘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良华创作“尼龙画”

近日,记者来到市中区白马镇联合村,见到了“尼龙画”创始人李良华。在李良华的画室,一幅幅精心装裱后的“尼龙画”挂满墙壁,画中之物栩栩如生。

与李良华“华丽”的画作大相径庭的是简单的画室陈设:一张占据了大半个房间的画桌,一幅已经成形的画作平铺于上,一旁放着大大小小十几个装着颜料的碗,常用的画笔被整齐地放在一起。“这里虽然简单,我却最爱待在这里。”李良华说,“墙上这些画,还有我其他的一些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说到为何会走上绘画之路,李良华回忆起往事。

1946年出生的李良华,从小就对绘画有着强烈的喜爱和天赋。但因为家里穷,没有办法去接受专业的教育,只能凭着对绘画的满腔热爱,靠着自学摸索出一些绘画心得。

14岁时,李良华看到张义至和邱笑秋两位老师所画的广告专栏,顿时被深深吸引。此后,他常常步行二十多里路进城,为的就是去看这些广告宣传画,并用心临摹。有时天黑了,回不了家,他就在宣传栏下露宿,第二天早上饿着肚子回家练习。由于悟性好,加之自己努力,在“偷师”了一段时间后,李良华的画功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一段经历,让李良华一生难忘。而这正是他后来走上专业绘画道路的基础所在。

1970年,24岁的他离开内江到攀枝花市盐边林业局工作,当时的岗位正是专业美工。上班期间,李良华主要负责单位宣传画工作,一般是在黑板或者墙上进行创作。能从事跟绘画有关的工作,在李良华看来,这是自己最高兴的事情。

1980年,由于工作变动,李良华被调回内江且没有再从事与绘画有关的工作。“在农村基层工作期间,绘画基本上中断了。”李良华说,“那个时候特别忙,只有空闲时会画一画,但这种时候非常少。重拾画笔全心全意画画,都是退休后的事情了。”

“滑溜”尼龙终添彩

退休两年后,李良华和妻子回到白马镇联合村的老家。他为自己准备了一间画室,每天大部分时间就是泡在这间画室里。

李良华的尼龙画作

随着年纪增大,视力越来越差,在用铅笔勾画的过程中经常出错,而宣纸又无法进行修改,就在李良华为此焦心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尼龙布的“秘密”。

尼龙布洁白而细腻,密度严实而透明,这让李良华感到这会是一种绘画的好材料,决定用其试一试。但由于尼龙布“滑溜”的特性,导致不好上色,多次试画都以失败告终。

失败并没有让李良华选择放弃,他一次次地对尼龙布进行细致研究、加工处理,在经过十余载、上百次的实验后,终于逐步掌握了一套处理方法,让尼龙布变成适合绘画的布料。他的坚持和努力没有白费,其先后创作了50余幅“尼龙画”,对外展出10余幅,部分作品已被民间文艺团体等收藏。

耳濡目染下,李良华的爱人和一对儿女也对绘画产生兴趣,“他们都喜欢画画,也都画得很好。我儿子还写得一手好字,女儿也是美术专业毕业的。”说到自己的儿女,李良华特别自豪。

现在的李良华,每天和妻子一起养花、种草、画画,日子平淡而惬意。“在这里久了,周围邻居也爱到我这里来,看我画画或是和我喝喝茶。”他说,“这也算老有所乐吧!”

现在,75岁的李良华又有了新目标:把“尼龙画”推广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它,了解它,爱上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i内江

文稿:段 丹 罗伊婷

图片:段 丹 罗伊婷

编辑:黄国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