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烈祝贺,奔走相告!这是一次值得我们自豪的历史性时刻。

下面,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天问一号的高光时刻: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搭乘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一飞冲天,踏上前往火星的征途。

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在太空中飞行了半年多后,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

2021年2月15日,天问一号将轨道调整为经过火星两极的环火轨道,随后于2月24日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启全面科学探测,同时为登陆火星做准备。

2021年4月24日,天问一号携带的中国首辆火星车的名字正式发布——祝融号。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一号是我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起点非常高,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计划一次性完成对火星环绕、着陆、巡视,即所谓的“绕、落、巡”,对火星展开全面而深入的探测。

公开资料显示,天问一号由一个轨道器和一个着陆器/巡视器组合体组成,重约5吨,共携带了13台科学载荷。其中:

轨道器上7台——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矿物光谱探测仪、火星磁强计、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

巡视器(火星车)上6台——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火星气象测量仪、地形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轨道器和巡视器的天地联动探测,天问一号将致力于完成五大科学目标:

(1)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探测火星全球地形地貌特征,获取典型地区高精度形貌数据,开展火星地质构造成因和演化研究;

(2)研究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探测火星土壤种类、风化沉积特征和全球分布,搜寻水冰信息,开展火星土壤剖面分层结构研究;

(3)研究火星表面物质组成。识别火星表面岩石类型,探查火星表面次生矿物,开展表面矿物组成分析;

(4)研究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探测火星空间环境及火星表面气温、气压、风场,开展火星电离层结构和表面天气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

(5)研究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探测火星磁场特性。开展火星早期地质演化历史及火星内部质量分布和重力场研究。

天问一号将为促进人类认识火星贡献一份中国力量。

今天实施的火星着陆可以说是天问一号任务最凶险的环节,需要经历著名的恐怖七分钟

实际上,恐怖七分钟是NASA的一种说法,指的是探测器要在大约短短七分钟之内,经过一系列复杂操作,切入火星大气,从时速上万公里紧急刹车,最终平稳着陆火星表面。

而且,由于地球与火星相距约5500万公里-4亿公里,两者之间通讯来回存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的延迟。这意味着在探测器着陆火星过程中,无法进行人为干预,一切只能由探测器按照设置好的程序自主进行。

具体到天问一号,它的着陆巡视器不是直接切入火星大气,而是从环绕火星的椭圆轨道切人,速度会更缓慢一些,整个着陆过程大约八分钟,需要经历三个减速阶段:

(1)气动减速——以恰到好处的角度进入火星大气,通过与火星大气摩擦,将速度从4800米/秒减至460米/秒。值得一提的是,进入火星大气的角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角度太大会造成过度摩擦烧毁探测器,角度太小则会直接飞出火星大气。

(2)降落伞减速——打开降落伞,将速度从460米/秒减至95米/秒。

(3)动力减速——探测器的反推发动机点火,将速度减至3.6米/秒,在100米高度悬停避障,最后从3-4米出自由落地,依靠着陆缓冲机构吸收势能,减少冲击,安全着陆。

接下来让我们等待祝融号火星车驶下着陆平台,踏上火星地表,开启巡视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