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新征程 制造再出发

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制造业名城先锋示范区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根基,也是烟台开发区的立区之本、强区之基。

建区至今,开发区制造业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向高图强的发展之路。制造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从一度高达70%,逐步调整为目前的57.4%,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接近1/3。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40.3%和70.2%。制造业年度税收贡献达52.4%,对地方财政贡献达38.6%,工业用地亩均税收50万元/亩。全区现有制造业企业3100余家,其中产值过百亿企业6家,过十亿企业34家,亿元以上企业168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市委市政府“1+233”体系的战略布局,工委管委瞄准建区40周年和“六年大变样”目标,在“三年大提升”基础上再次发起了“三年大攻坚”,制造业作为开发区发展之重器,需要更好地发挥战略支撑作用。没有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为此,开发区借鉴苏州、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先进经验,结合全区制造业发展现状和阶段特征,研究制定了《关于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制造业名城先锋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攻坚目标、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

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链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以聚资源、兴产业、强功能、优生态为发展模式,以优存量、强增量、提质量、促融合为发展路径,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努力实现由产业规模扩张向产业生态培育转型、由要素集聚高地向创新转化高地升级、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跨越。

三年攻坚目标:到2023年,力争全区制造业产出规模实现翻番,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50%,年均制造业投资保持在300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50%和80%。培育形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百亿级、五百亿级产业链条。

围绕总体思路和攻坚目标,兼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明确了下步制造业的发展重点,未来三年将集中突破五大产业集群:

01、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集群

瞄准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从发展基础化工原料向发展高新化工产品转变,从发展初级化工产品向发展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从发展传统材料产品向创新研发高端产品转变,建设全球性新材料产业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加快传统汽车转型升级和新能源汽车规划布局,提升整车制造高端化水平,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双擎驱动,打造全国百万辆整车基地。

0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推动消费电子、电子元件等核心产品技术升级,突破硅晶圆、光刻胶、特种气体等上游原材料,支持半导体元器件、集成电路发展,加快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及半导体新材料等关联项目集聚,加快布局8K超高清产业,建设环渤海地区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0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紧盯产业基础高级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研发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功能的智能化装备,支持高性能伺服电机、高精度减速器、高档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示范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聚焦原料药、创新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方向,构建“研发—服务—加速—产业化”全链条产业支撑体系,鼓励企业布局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康复辅助器具、干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加速推进“国际生物药谷”建设。

在集中突破五大产业集群的同时,将加快培育十条重点产业链:

01、新消费电子产业链

支持富士康、乐金电子等企业在3C电子、高端组件等产品基础上,拓展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增强现实、超高清设备、消费类无人机等终端产品,带动显示屏、液晶材料、数码摄像模块、微型马达等上下游企业发展。

02、汽车制造产业链

支持上汽通用东岳基地持续导入高端新车型,提升整车制造智能化水平,依托现代汽车研发中心、一汽宝雅等企业,补齐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配套环节。

03、高端化工产业链

发挥万华化学龙头作用,拉伸MDI、乙烯、精细化工等细分产业链,发挥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等平台优势,构建从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生物医药产业链

依托国际生物医药孵化中心、荣昌生物医药产业园、迈百瑞生物CDMO平台等载体,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通产业全链条服务体系,以生物医药产业链带动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发展。

05、机械装备产业链

支持艾迪精密、欧瑞传动、力凯数控等骨干企业发展,依托斗山挖掘机、装载机、叉车等终端产品,带动液压件、底盘、履带和销售、租赁、技术支持等上下游企业发展。

06、电子显示产业链

依托中节能万润、显华、九目等骨干企业和夏普超高清8K研究院、北师大分子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推动产业从显示材料向下游液晶面板、整机产品延伸,打造电子显示产业集聚区。

07、微纳半导体产业链

依托睿创微纳、明石研究院、一诺电子、台芯电子等企业,加速建设新型半导体研发制造平台、封装材料测试平台和MEMS芯片综合研发实验线,快速集聚半导体材料、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企业,争创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

08、高性能纤维产业链

发挥泰和新材在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三大产品上的产能及技术优势,扩大高性能纤维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安全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围绕电气绝缘、安全防护、高温过滤等行业,延伸下游产业链。

09、海工装备产业链

发挥哈工程研究(生)院科创资源优势,聚焦“大海工”定位,加快海工装备研究院建设,谋划推进国家海工装备可靠性测试陆海联调试验场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撬动烟台海工产业集聚。

10、现代海洋育养智造产业链

支持海益、天源及华昕生物、嘉惠海洋等企业,开展海水增养、装备开发和海洋生物技术应用,快速构建贯通三次产业的现代海洋产业生态。

围绕加快推进这一系列任务,将启动实施“六大专项行动”:

01、能级提升专项行动

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和十条重点产业链,以年度产值1000万元为基准,建立“塔基企业—极点企业—尖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3年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均超过600家,瞪羚、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极点尖峰企业”超过200家。

02、转型升级专项行动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品牌化、融通化迈进。支持总部企业扎根发展,推动产业向研发、销售“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推广“机器换人”,支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项目。实施“品牌领军”战略,树立一批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全国和行业标杆。

03、创新引领专项行动

支持“核高基”、工业强基“一条龙”示范项目,支持大院大所、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再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落地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04、融合赋能专项行动

推动“制造+5G”,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5G应用场景。推动“制造+服务”,鼓励发展工业设计、系统集成、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绿色+安全”,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建设,强化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05、扩大开放专项行动

瞄准产业发展“断链、短链”环节,紧盯“国产化替代”,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支持出口转内销,鼓励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建设海外离岸孵化基地、产业基地,推进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CPTPP)先行先试,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

06、体系优化专项行动

建设行业服务组织,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业界共治”新模式。结合城市更新、产能迭代行动,建立企业腾挪安置机制,建设一批符合制造业发展需求的现代特色产业园。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搭建“产业图治”平台,提高精准服务企业能力。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一站式协同保护平台。

为确保《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还将实行“五项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协调。成立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以“链长制”为主线的产业培育新机制,由工委管委主要领导任总链长,每个产业链由一位区级领导挂帅,明确一个部门牵头推进,设立全区链长制工作办公室,统筹推进产业培育各项工作。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设立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配套出台《关于支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共15条高含金量举措,政策覆盖更加全面、支持更加有力、资源配置更加精准。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存量用地盘活力度,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对重点产业链上的关键企业、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给予用地和厂房支持。

四是强化人才支撑。实施领军型企业家培养计划,引进海内外制造业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强“新工科”人才培养,为企业发展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是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审管执信”联动机制和承诺制服务体系,切实增强行政服务效能,擦亮自贸区招牌,走在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来源:烟台开发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