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日本排放核废水事件一度引发国内舆论关注,不少人都不禁思考一个问题,为何日本能够做到如此脸不红心不跳?也有人担忧,怕是过了几年后,日本人对于这些都是不认的了。

这并非没有先例,关于二战如今日本的态度似乎完全是不带一点反思。随着《进击的巨人》完结,关于日本对于战争的态度再度引发质疑,文艺作品中既然都投射出了如此态度,你又能指望日本人能为之反省什么呢?

但和同为二战法西斯轴心国的德国比起来,后者在对待战争方面的反思可谓是截然不同,不论是国民态度还是文艺作品创作上,德国都一直致力于反省战争带来的伤痕,反思军国主义的弊端。

5月14日,改写德国国家立法案件改编的二战反思片《无罪谋杀:科林尼案 》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善良者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上个世纪,德国作家歌德就在《浮士德》告诉我们,善良在事件万物发展中,是曲折和困惑并存发展,但最终还是会抵达正道。

何为善良?以善为本,得良本心。

为何迷惘?正途叠嶂,三岔路口。

善良之人该作如何抉择?

5月14日,以改写德国法律的科林尼事件为蓝本的电影《无罪谋杀:科林尼案》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拯救良知的故事。

1

影片一开头,就是一场谋杀案。

血腥的布局,惨无人道的凶手,自称来自意大利的中年男科林尼,伪装成记者,趁着85岁高龄的汉斯·迈耶在酒店采访之际,枪杀对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法看上异常残忍,爆头,用脚将死者颅骨踩踏至崩裂。

但奇怪的是,杀人后,科林尼并未逃走,反而镇定自若自首。

开场悬疑拉满。

已经告诉了你凶手,现在等待的就是动机。

死者汉斯·迈耶,高龄老人,德高望重,与人为善,在当地可谓是大善人。

是当地老百姓心目中顶级的善良者。

科林尼犯下如此罪行,被逮捕入狱,对自己所有罪行供认不讳,静静等待自己的判决。

亲者痛仇者快,有良知的德国人都希望尽快处决科林尼,这其中就包括了他的辩护律师——卡斯帕·莱宁。

莱宁有着悲惨的出身,幼时被父亲抛弃,和母亲相依为命流落到德国,偶然间被汉斯·迈耶拯救,对方不仅呵护他长大,而且帮助他成为了一名律师。

可以说,汉斯·迈耶就是莱宁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杀害自己最亲的“父亲”,莱宁恨不得手刃凶手。只是事与愿违,作为律师的他,被司法部指派为自己仇人的公派辩护律师。

职业的天性压住了莱宁的情绪,他深知,法律为准绳的德国是至高无上的,完成天职优先于作为人的理性。

所以,即使身边人不理解,他还是接受了司法部的安排。

狱中,他见到了科林尼,并告诉他最后的命运,但科林尼不为所动,死活都不透露自己的杀人动机。

一切进展顺利,走入公诉程序——确凿的杀人犯,准确无误的谋杀工具,一切似乎就等着法官一锤定音。

但就在这时候,莱宁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细节。

在庭审证据鉴定环节,莱宁意外发现,科林尼枪杀迈耶的手枪是瓦尔特P38手枪。

而这种手枪作为二战期间德军的制式装备,是比较罕见的。

但莱宁恰好就见过。

地点就是在迈耶家中,年幼的他无意在书房看到并把玩这把手枪,但迈耶一反温柔常态,怒斥了他。

记忆的锁链被打开,一切即将反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以手枪为契机,莱宁决定去寻找真相。

在科林尼的故乡中,迷雾正在逐渐散去,莱宁正在步步逼近真相。

这一切都和二战有关。

当年,汉斯·迈耶曾是德国党卫军少校,在德国“合理”占据意大利的时候,为了打击意大利游击队,迈耶实行以十抵一政策,枪杀了当地手无寸铁的20名居民。

其中就包括了科林尼的父亲。

残忍的是,为了愉悦,迈耶强迫年幼的科林尼观看自己父亲是如何被枪杀的。

即使科林尼哭着晕过去也不肯罢休。

这已不是残忍,而是变态。

二战种下的因,成迈耶死亡的果。

长大后的科林尼一直希望迈耶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并对迈耶提起了诉讼,但德国却在1968年颁布了《行政犯罪法的实施法》。

此法扼杀了科林尼最后的希望,该法改变了刑事犯罪的追诉时效,从而使得二战的法西斯战犯因为过了追诉时效而不再接受惩罚。

很明显,这是一场阳谋。

走投无路的科林尼决定自己亲手了结恩怨,于是便发生了影片开头的那一幕。

这一切,让莱宁痛苦不解。

一方面,是身为自己“父亲”的迈耶,他给予了自己二次生命,为人伦,他应该帮助迈耶尽快让科林尼伏罪。

另一方面,是身为法西斯战犯的迈耶,和莱宁身为律师天然站在正义一方有了冲突,他要做的,是选择良知。

影片到此为止,来了一个彻底的反转。

曾经的杀人犯,并不是真正的杀人犯。

曾经的受害者,并不是真正的受害者。

科林尼一开始也选择了相信法律,但是法律率先抛弃了他。

以怨报怨,不过是最后的无奈之举。

最终,莱宁和法庭的法官律师还是选择了正义,认可了《行政犯罪法的实施法》的缺陷性,认可了科林尼的复仇之举。

但就在法官即将宣判前夕,科林尼自杀了。

父亲大仇已报,自己的苦楚也被知晓,他终于满足,走了。

但留下来的,依旧是德国社会和良知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战争遗留下的伤痕,要如何弥补?

3

二战之后的德国,经历了东西德分立和两德统一。

社会飞速变革,处于时代巨大变化之下的德国人,很早就开始反思国家为何会走到这一步。

作为普通的悬疑犯罪片,或许《无罪谋杀:科林尼案》并未高潮迭起。

但作为二战反思片,《无罪谋杀:科林尼案》做到了发人深省。

电影中,何为善,何为恶?

在莱宁看来,迈耶无疑是善良的人,拯救了幼小无助的自己和母亲,挽救了一个本来会不断堕落的生命。

在莱宁的记忆中,迈耶坚决反对歧视,自己孙子叫莱宁为土耳其狗的时候,是他怒斥了孙子,并且无私奉献,让莱宁能够成材。

但对于科林尼而言,迈耶无疑是披着天使皮的恶魔,冷酷无情,对于生命漠视到残忍。

为何同一个人身上,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战争。

残酷血腥的战争,把人变成了鬼,让善良沦为恶的辅助,人性罪恶的一面,被战争完全激发出来。

如果人性之恶一直存在,社会又该去往何方。

扼杀人性恶,对于和平时代而言,无疑是关键。

人人都希望世间多一点善良,因为只有这样,人生才有更多平稳可能性。

战争不仅摧毁的是国家,更是造成了人性的伤痕。

年幼的科林尼目睹了战争之恶,此生都无法再度安稳。

终生都背负着父亲的仇。

他本可以和莱宁一样,平安长大,或许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翻译家。

影片最后,莱宁看到了一个小男孩抱着球愉快和父亲玩耍。

既是自己内心对于善良一面迈耶的投射,

也是得到救赎的科林尼的再现。

善者,良者,终会被救赎。

影片还是给出了希望的结局,科林尼真相曝光后,在场的德国人都进行了反思,如何弥补曾经的裂痕,不仅仅需要莱宁一个人的努力。

这就是最好的开始。

善良者即使会有迷惘,但终究会寻至正道。

有良者巍然看定四周

这世界对他不再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