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正以“网红”势力走进中国的生活日常,至今年销售已可达45亿人民币。除市场扩大也带动相关企业争相出头。例如登顶淘宝天猫汉服类品牌2020年度销售额第一后,汉服国风品牌“十三余”近日宣布完成上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同样借力国风审美热潮的古风影楼品牌“盘子女人坊”更是向着上市的目标全力冲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4岁以下为主要消费群

从消费层来看,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有76.2%的汉服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成为主要的销售渠道,主要消费群过半是19至24岁,而18岁以下占据约35%,且较往年一直保持持续成长趋势。

18年前、34岁的王乐天穿着价值760元的汉服走在河南郑州市区,引起路人与媒体关注,被视为国内汉服复兴运动的标志事件,加上国漫兴起等因素让汉服在大学校园频繁出现、吸引不少玩家加入。同时也不乏电视剧的推力,像《琅琊榜》、《芈月传》、《锦心似玉》、《长安十二时辰》等近年热门剧,都纷纷尝试与汉服品牌联名推出系列产品。

甚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湘绣非遗传承人成新湘也提交《关于设立国家汉服日的建议》议案。

“汉服”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并非仅指汉代的服饰,而是指汉族有史以来所有的传统服饰。在网络最流行的款式有魏晋的齐腰襦裙、唐朝的齐胸襦裙和大袖衫,以及宋褙和明朝的袄裙马面等。

今年1月发布最新预测显示,2021年中国汉服爱好人数将达到689万人、年增33.5%。同时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2020汉服消费趋势洞察报告》也指出,目前天猫上已有1800万名汉服消费者,同时具备4.15亿名潜在消费者。

而另一面带动的是相关企业爆发性成长。据企查查数据观察近10年注册量变化,2019年前都呈每年成长趋势,并在2018年首次突破200家、达到226家。而2019年整个行业迎来巨幅增长,单年新注册企业900家、年增298.2%之多,目前产业已增加到共2115家汉服相关企业。

2、山寨汉服涌入市场,抄袭界定模糊

汉服的兴起,山寨版的汉服也开始涌现市场,出现原创正品比不上山寨店同款的现象,例如曾有套名为“红颜”的汉服非常热门,正版价约1000元人民币,但山寨最低却仅80元。时常有山寨店销售额超过工期长、出货慢的正版汉服店铺,大家对这些现象也很无奈。甚至圈内对抄袭定义有歧义,以及古风设计的维权困难问题,进而带起“正品与山寨之争”。原创汉服制作的流程长,从绘制草图到成品有时需要好几个月。而为控制成本,店铺会提前发布即将上新的样图进行预售,这也引来山寨店铺盗用来抢先制作,再用远低于正品价格吸引消费者。近年来汉服品牌与店铺非常多,上新也更快,但盗版山寨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圈内人都会互相告知哪些是盗版商家,要注意避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查显示,从销售价格分布来看,价格低于200元的汉服销售额最高,占比67.6%;其次是200至400元区间,显示出普通消费者对汉服价格定位不高,且品质和专业性并非核心需求。

此外,随着汉服文化热潮和大众版权意识增强,一些原创汉服设计者也主动申请原创保护。但目前汉服圈对抄袭界定也存在歧异。有人认为完全仿照原版才算抄袭;也有人认为一些原创设计项目如绣花图案,甚至整体设计思路有相似的“擦边球”就是抄袭。

独创性元素会成为判定是否获得著作权保护的重要因素,但要引用古代元素的汉服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权的难度会更大。

在电商平台遇到侵权行为时,可首先通过平台线上投诉管道,要求网站进行删除,这是一种成本较低的维权方式,并对自己的汉服系列申请商标保护。

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是从申请日起计算,建议商家设计完汉服后要尽快进行版权登记,同时留意保存设计图稿完成时间、服装的展出时间与相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