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5月14日,

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

一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让著名播音员齐越在几度哽咽中播完,

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一个人,一种精神,

一世怀念。

57年过去了,

他曾栽下的幼桐,已长成参天大树;

他曾以身奉献的兰考,旧貌换新颜……

1

“敢教日月换新天”

当年,

焦裕禄带着兰考人艰苦探索,

终于找到了种植泡桐防风固沙的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兰考,通过种植泡桐防风固沙、根治盐碱。

兰考人再接再厉,

发现泡桐不仅能抵抗大自然的侵蚀,

而且木质软硬适中,纹路美观,

共鸣度高,透音性能好,

是制作民族乐器的好材料。

村民在制作琴弦。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考县城里的电商产业园,年轻人利用网络平台,把古琴卖到全国各地。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从种植泡桐防风治沙,

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扶贫产业,

2017年2月,

兰考在国内首批、河南第一个

退出贫困县序列。

饱受贫困折磨的兰考人民

迈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一步。

如今,在兰考县城里,种植着成片的泡桐树。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2

“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

1922年8月16日,

焦裕禄出生在

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家庭,

历次参加革命斗争的实践,

加上早年艰难求生的经历,

他萌生了加入党组织的愿望。

焦裕禄严格要求自己、

认真学习党的理论,

先后写下三份入党申请书,

记录了他思想认识一步步提高的过程。

“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

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

穷人就不能翻身”,

在第三份入党申请书上,焦裕禄这样写道。

焦裕禄出生在山东贫苦家庭,40岁调至河南兰考担任县委书记。

1962年,

河南兰考县遭内涝、风沙、盐碱三害,

也是在这一年,

党派焦裕禄来到兰考。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焦裕禄深入田间地头、

掌握一手资料、总结点滴经验,

并在他的倡议和领导下,

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

一个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逐渐绘就。

焦裕禄总是拖着带病的身体拼命工作。

直到有一段时间,人们发现,

在开会、作报告、听汇报时,

他总是把右脚踩在椅子上,

高抬右膝顶着时时作痛的肝部。

日子久了,

他坐的藤椅右侧就被顶出了一个大洞……

1964年5月14日,

焦裕禄病逝,年仅42岁。

他临终前说,

“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

活着没有治好沙丘,

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3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民网)

‬“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

——习近平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1990年7月15日,

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写下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党的十八大以后,

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一本专题著作集

就是《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2014年3月18日,

在听取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

习近平再次强调,

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

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

凡事探求就里、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

“敢教日月换新天”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

艰苦朴素、廉洁奉公、

“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亲属子女坚决听党话、跟党走。”

——2019年7月9日,

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和国家机关

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时强调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1年2月20日,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强调

50多年来,

焦裕禄精神穿越时空,

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党员领导干部的前行之路。

焦裕禄用过的书和提兜。

57年前的今天,

焦裕禄走了;

57年后,

焦裕禄精神如同火炬,

依然蓬勃而明亮。

未署名图片来源 | 中国专题图库

内容来源 | 人民网、新华网、求是网

编辑 | 袁梦

校对 | 王伊奕

值班审校 | 黄丽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