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小二述哲文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

当人越来越“庸”且“俗”的时候,爱情不过是解决生理需求的“幌子”,当人真正懂得享受生命,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爱情才可能会有“爱情应有的样子”。

本次,颜小二将和大家一起细细理解叔本华眼里的“庸俗”,以此区分“生理冲动”和“爱情”的本质差别,当我们真正了解到叔本华眼里的“庸俗的本质”时,或许我们就可以真正理解,为何总有人会告诉我们,锁住另一半真心的,从来不是男人或者女人的美貌,而是一颗生于“庸俗”但日渐“脱俗”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者说得更通俗一些,叔本华于《人生的智慧》这本书中对于“庸俗本质”的解释,让颜小二真正理解到,“爱情从来不应该是生理性上一时的兴奋”,“它是持续的,是长久的,是不会让人感到空虚的”,它有时候会不切实际,但是却时常诗一般美好,明明摸不着,却能“充实”我们的整个世界。

爱情是艺术,而被称为“爱情结晶”一般的“可爱子女”则是这艺术一般之爱情的“意外惊喜”。

换言之,在叔本华眼里,源于“生理需求”的男女关系是庸俗,这不是爱情,因为叔本华将“一个没有精神需求的人”定义为“庸人”。

1、叔本华:庸人没有智力的乐趣

在我们中国哲学中有一个哲学概念叫“庸常”,这并不是贬义词,相反,却是一种“脱俗”的大境界。

《中庸》有句话说得好:“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于此,这里“庸”的相对简单的浅层含义,我们大抵可以理解为普通或者寻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通”或“寻常”说出来很轻松,但长久保持这份怡然自得的“庸常”,却是许多人一辈子的功课,因为人容易在“追求感官满足”中日渐“庸俗”却不自知。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议论庸俗的“本质”,他将庸俗的人称为“庸人”,这里的“庸”无疑与中国哲学中的“庸常”含义背道而驰。

中国哲学的“庸常”,因为不偏不倚,懂得适度,懂得知止,所以“普通寻常”,这种“普通寻常”中暗含对“感官冲动”的遏制,并且还是讲求“度”的拿捏,即,既不过分“节制”,但绝不会“泛滥”。大家可体会一下。

而叔本华所指出的“庸俗”,则是指人被“生理快感”所驱使。人们行为的初衷不是为了追求知识,而是单纯的“追求感官满足”,比如对“金钱”的追求,再比如人对“美食珍馐”的追求,再比如走肾不走心的“看脸爱情”。

在叔本华看来,庸人是没有智力的乐趣的,因为他们的需求是动物性的,他们唯一的乐趣是感官的乐趣,而非精神的愉悦。

换言之,“脱俗”许多时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可以给旁人带来什么感官上的“冲击”,或者可以通过冲击旁人给自己带来什么感官上的满足,而是这个人拥有“精神乐趣”。这种乐趣,一定是知识积淀的结果,但在旁人看来,却稀松平常。为何稀松平常?因为我遗憾地发现,让世人惊异的大多数东西,总是“金钱”、“名望”、“权利”等等……

2、爱情,是无关“感官满足”的非功利性追求

在颜小二的认知中,在这个物质世界中,最不讲道理的是“爱情”。

物质世界的秩序法则许多时候会停留在“利益交换”四个字上。

“爱情”明明以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为载体,但却不吃“利益交换”这一套,它可以理想得像一首诗,真正遇到“爱情”的男人或女人们,就好似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了“乌托邦”。这是爱情“最迷人”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此,许多人愿意为爱情付出自己一切的“物质财富”,或者无视一切“物质财富”,这样的人,才可以说是在真正享受“爱情”,至少他自己是。

因为,爱情是精神的,不是“物质”的。更不是《小时代》中顾里所谓的“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沙”云云。如沙一般的所谓“爱情”,不过是披着“脱俗”外衣的庸俗感官需求罢了。这样的爱情虽然可偶有快感,但却并不“快乐”。

3、好看皮囊不过锦上添花,“有趣灵魂”才最吸引人

在这个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的时代洪流中,存在一部分人,他们对感官美的追求近乎失去理性,为了“凹造型”,他们可以付出自己无法承受的“物质财富”,甚至舍弃个人健康,明面上说是为了“美”,实则不过是“虚荣”。

有人觉得好看的皮囊可以让自己收获偶像剧般完美的爱情,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依靠光鲜外表吸引来的,大多是叔本华眼里追求“感官快乐”的庸人。

他们以“感官欲望”为自己的行动的动力源,而“感官欲望”总是稍纵即逝,在新鲜感被消耗过后,人便很快变得空虚和无聊,这也是为何将“感官欲望”包装为“爱情”的人容易变心的原因。

但是“精神愉悦”却是专一且无穷尽的,就像叔本华说的,“理念性的世界广褒无垠,平静如水”,因理性,所以平静,所以不会在大起大落的冲动与满足中感到“枯燥”和“厌烦”,于此,与精神层面产生的“爱意”,也将是岁月静好下的细水长流。

所以,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一定不是“好看的皮囊”给人在视觉上带来的感官冲动,而是“有趣灵魂”精神层面的吸引与碰撞,各位觉得呢?

参考资料:《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人生的智慧》-叔本华等。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