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从没想到孤独是什么滋味,一天24小时都在“忙碌中”: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跑步,然后匆匆往嘴中扒拉几口饭,就急匆匆下楼开车往单位赶。各种资料、各种接待,一不小心就到了下班时间。然后,又往家赶,或者刷碗或者陪孩子做作业,然后陪孩子睡觉。忙完,已是深夜。

曾经,对这样的生活很烦,也想留点私人空间,那怕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干。那也是幸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因缘际会来到离家四百多公里的地方上班。除却最开始的新鲜,生活渐渐变的索然寡味,开始止不住的想家,开始理解“家门口的好处”。

白天,没有空闲去孤独,真的很忙,各种工作都需要周全,有时还需要加班到很晚。

就怕周末,一个人的宿舍,本来有大把的时候,可以放飞自我,但就是放松不下来。

想找个朋友聊聊天,举目望去,皆是青涩,哪儿有说话的“知心人”。拿着手机,搜索一两个好友,想打个电话,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还记得很多年前,跟前女友分手的情景。那天,她半跟我开玩笑的说,如果我们哪天分手了,可能一句话没有,我不以为然。后来,都应验了。尽管,那时候还没有朋友圈。

一个不问,一个不说,心照不宣地消失在彼此的朋友圈。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其实真正的送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在一个和平时一样的清晨,有的人就留在昨天了。”

曾经,以为亲密无间的同事,在分开后,竟然几个月没有联系。为我送行,举杯祝福,常联系的话语还在耳旁,而我们已经走远。没了交集,没有话语,彼此成了平行线。

网上有段评论很到位,是这样表述的:分开之后,各自忙碌,有时候想聊聊,又不知道说什么好,翻看上次的聊天记录,停在大家约好回老家要再聚聚。到后来,再没有谁提起这个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好的回家聚聚,可是看着在家的有限时间,实在不舍得再拿出点时间出去应酬,而忽略了妻儿。

心里也在“侥幸”:回家不发朋友圈,他们也不知道我回家。

其实,这是没了“动力”。在老家时,常聚聚,多个朋友多条路,相互可能帮衬点,以备不时之需。离开家后,发现维持朋友圈的成本,我竟然承受不起!

成年人结束一段关系的方式,大概是心照不宣。你不评论他的朋友圈,他也默契地没有再联系你。经历得多了就会渐渐明白,成年人的世界,你有你的忙乱不迭,我有我的自顾不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