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2021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在环绕火星飞行了3个月,已经成功降落火星,这是中国首次访问月亮以外的星球,火星的神秘面纱将被我们揭开。

火星降落应该是目前宇宙最危险的降落,几乎把人类所有的降落技术都用到了。这一过程只有短短的9分钟,但对在地球上的人来说,却是惊心动魄万分难熬的9分钟,既无法控制,也不知道降落情况,只有祈祷和等待。这次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人类火星降落技术。

| 01 火星降落的难度

火星降落难度超过人类经历的任何一种降落。探测器准备降落后,要选择角度进入火星大气层,角度越小与大气摩擦越小,探测器就越安全,但角度过小又存在不能进入大气层的危险,实际上可选择的角度范围很小。但这都不是困难,真正的困难有三点:

第一,火星探测器整个降落过程有1000多个动作,需要火星探测器自主操作。

整个着落过程需要9分钟左右,而地球到火星的一次通讯时长超过了7分钟,也就是说地球下一个指令,火星探测器收到信息已是7分钟以后了,所以地球无法遥控整个降落。并且因探测器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层,通讯完全中断,地球连降落情况都无法知道,只有探测器完全着落后发回信号才知道是否降落成功。

第二,火星有大气层,但较为稀薄,含量不到地球海平面的1%,必须借用多种降落技术。

火星有空气一方面它可以让探测器减速;但另一方面因为过于稀薄,在最后必须借助动力反冲才能将速度降到接近0。所以降落时要先采用降落伞减速,后启动反冲火箭发动机悬停,然后再缓慢降落。

第三,探测器进入大气层会因摩擦产生2000度的高温,必须在探测器上装隔热设备,以隔绝热量保护设备。

隔热设备分前端隔热罩和后盖,技术难度有两点:一是在降落过程中要调整姿态,把装有隔热罩的一面调整为摩擦面;二是由于隔热罩较重,在接近地面速度较低的时候自动分离,只留下后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02 火星着落技术

由于空气稀薄,降落伞在降落后期不能有效减速,火星降落还必须使用着落技术,目前共有三种着落技术,分别是气囊着落技术、天空起重机技术和火箭反推悬停降落技术。

第一,气囊降落技术。

用在美国的早期火星探测器勇气号、机遇号。将火星车折叠后包裹在巨大的气囊中,着落器在离地面20米左右将气囊抛至地面,装有平衡设备的气囊多次弹跳停止下来后,能让火星车不受损失并保持正确的姿态。因为气囊能力保护能力有限,这种降落技术只适合中小型火星车,而且要求着陆区地形较理想。

第二,天空吊车技术。

用在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好奇号、毅力号。着陆器分为天空吊车和火星探测器两个部分组成,在降落伞分离后,天空吊车反推动力点火,吊着探测器缓缓降落,在探测器感触到地面时,两者链接绳瞬间切断,探测器被平稳放在地面,空中吊车飞到安全区域坠毁。这种技术难度较高,但可降落大型、精密探测器,对着落地要求不高。

第三,火箭反推悬停技术。

用在中国的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接近地面的时候,着落器反推火箭启动,与探测器一起慢慢降落在地表。这种技术简单安全,降落一瞬间产生的轻微反冲力对精密仪器有一定影响,对地形要求也比较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03 美国火星降落过程

美国最新的火星探测器为毅力号,它于2021年2月19日降落火星,其采用天空吊车技术,整个过程大致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进入大气层后进行气动减速,阶段大约有260秒。

第二步:降落伞减速。采用的几乎是人类制造的最大降落伞,由80根悬吊钢线组成,长度为50米,跨度为16米。打开降落伞大约20秒后隔热层分离,速度约在每秒80~100米。

第三步:降落伞与火星车分离,释放出空中吊车,吊车启动后以每秒0.75米速度降落,并将火星探测器吊到火星地面。

第四步:火星探测器接触地面,连接空中吊车的绳索电缆立即切断,吊车飞到安全区域坠毁。

| 04 中国火星降落过程

与美国的技术不同,中国采用火箭反推悬停技术,在9分钟内将速度从每秒4.8公里降到0,整个过程有五个步骤。

第一步:气动减速,进入大气层后,用4分钟时间进行急刹,把速度从每秒4.8公里降到每秒460米。

第二步:降落伞减速,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把速度缓缓降到每秒95米。

第三步:动力减速,在与降落伞分离后,反推发动机开始点火启动,用一分钟时间用反推力将速度降到每秒3.6米。

第四步:空中悬停,在离火星表面约100米的地方探测器速度降为0,悬停在空中,以观察地貌和降落地面情况。

第五步:选择好没有障碍的降落点后,探测器缓缓下降,打开四条装有缓冲器的着落架,平稳降落在地面上。

天问一号抵达火星后有 “绕”“着”“巡”三大任务,降落意味着完成了前两项任务,接着天问一号将对火星进行综合探测和巡视勘查,通过雷达研究土壤的元素情况和岩石成分,届时我们就会知道火星是不是存在原始生命。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向世界展示中国实力和技术,既是人类对火星研究的巨大突破,也是五千年华夏文明走向宇宙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