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县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在盐碱地上做文章,构建特色产业链,探索形成了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夏时分,长风习习,草窝滩镇排碱渠两侧的柳枝翩跹起舞,周边大片的撂荒地都已复耕,种上了玉米、枸杞等农作物,长势喜人,看着眼前成片的绿色,让人想象不到这里四年之前竟还是一片“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的盐碱荒滩。2016年以来,景泰县委县政府将彻底治理土地盐碱化作为解决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工程与生态并举”两步走的战略,按照“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思路,独创盐碱地复育系统,让荒芜的盐碱地重现生机。

草窝滩村民 高汉全 :今天我们到排碱渠给前一个月栽下树的,过来专门饮水。这个排碱渠是2016年、2017年开挖的。以前,渠两边的农作物地里,全部是碱水,放羊人都在这个地里面饮水,长的芦苇、水草都特别多。现在是水草也没有了,水也排干了,养羊的人都到碱渠里饮水,说明效果特别好。从去年到今年大部分面积(盐碱地)已经开始复耕,长势也是特别好。比如现在大部分都种的是苞谷、枸杞,还有的人种的苜蓿,都长得特别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正值鱼虾养殖的淡化、标粗、放苗的忙碌时节。一片片波光潋滟的盐碱鱼塘,不禁让人想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意。眼前的这片池塘过去是撂荒盐碱地,通过这几年的科学治理,造就了这片土地上的奇迹,如今已经蜕变成村里的聚宝盆。目前,全县在适宜养殖的乡镇发展水产养殖19处,面积达到2万亩,全县水产品达到390万斤,逐步形成了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渔业产业体系。

景泰晋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周晋成:我身后看到的这些鱼塘,原来都是盐碱地、撂荒地。2017年,我们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挖塘,通过这三年的努力、摸索、实践,我们总结出了盐碱地水产养殖模式。现在初步我们基地有标粗虾棚12座、淡化车间1座。鲈鱼标粗棚1处。今年我们调整了养殖思路,养殖南美白对虾100亩,加州鲈鱼200亩,现在正是放苗时间。还有,我们利用纯污染的地下盐碱水做冷水鱼的种苗繁育,现在车间也做好了,我们把种苗销往周边的养殖户。

我县“以渔治碱”的模式,趟出了盐碱地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是农渔融合的大胆创新,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示范效应,受到农业农村部和水科院的高度重视,因此吸引不少专家团队组织大学生来到盐碱鱼塘实践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的研究生 卢军浩 :这里盐碱地的鱼虾养殖,已经有了相对丰富的养殖经验。同时,它的养殖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这为我们研究生的实习实践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同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来为他们的养殖,提供一个技术指导。同时实现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目的!

景泰地处沿黄灌溉农业区,全县约27万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危害。近年来,我县以盐碱地生态修复为核心,以构建特色产业链为抓手,探索出一条以渔还田、渔农并重的治碱新路子,把昔日白茫茫的盐碱地复育成天然生态的绿水青山和创造财富的金山银山。

(:杨春燕 丁维涛)

作者/来源:景泰融媒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