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陈云用过的铅笔头,那红色铅笔的笔头与木制笔杆几乎等长,而普通铅笔包括后面带着的橡皮在内,也被他用到了比蜡笔还要短……还有陈云留下的“四穿”毛巾,毛巾薄得穿了好些洞……

“穿旧衣服,就是穿衣服的利息”,想起陈云的这句话,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2019级化学专业学生李明悦说,“生活是朴素而简单的,衣食住行一切从简、能省则省,可是在有限的物质生活中,他拥有了无限丰富的精神。”

14日,年近八旬的陈云长女陈伟力,保持着在父亲动员下剪成的那头短发,专程从北京来到上海,发现李明悦这样以师范生为主的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同学们,正在研发《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系列课程,父亲陈云的故事也进入了课程,不仅在大学生课程中,而且走进了中小学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伟人家属口述史出课程】

陈云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穷得上不起学,经常站着听书学习。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中共元老,立下“三不准”家规: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不准翻看、接触只供他阅读的文件、材料,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车。陈云家风甚严,女儿陈伟力接受父亲建议,从一头长发变成一生短发,为的就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陈云纪念馆原馆长、上海唯实文化研究所所长徐建平介绍,他们对陈云以及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杰出代表、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的家属进行深度视频采访,以“口述史”的方式形成第一手历史人物资料,这套《伟人家属讲述“四史”故事》专题视频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生动教材。而孟宪承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夏建国表示,基于此,书院整合专业师资力量,组建师范生团队,查阅、梳理、分析文献资料,根据小学、初中不同学段学生群体的特点,开始研发主题课程。

在课程研发中,青年学子记下陈云的话,“我入党,是经过考虑的,而且入党以后,自己觉得已非昔比,不是做成家立业的一套,而是要专干革命。”甚至在弥留之际,他委托身边工作人员向党组织缴纳了最后一次党费,“同时我还赞成尸体解剖的,因为这无损于死者而有益于医学。因此,如果我死后医生觉得那些器官需要解剖来证实一下当时诊断医疗是否正确,请让医生解剖。”

“铁窗风味,家常便饭;杀头枪毙,告老还乡。”2019级地理专业周绮萱说,即使出身于贫困家庭,心中却有鸿鹄之志,播下了“要改造旧社会,让全天下人都能成家立业”的革命火种,并为之奋斗终生,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伟人经典文献中读思想】

在华东师大二附中,思政学科教师苏百泉正在上一堂政治课。他先请高中生们猜猜当天课上的“主角”是谁——“他是党中央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一员,他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他是上海青浦人……”公布答案后,苏老师为学生对两篇陈云的经典文献进行节选,先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再是1979年《计划与市场问题》,揭示出这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开创者、奠基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贡献。

听课同学们关注到,两文时隔25年,但都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坚持着关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正确主张。苏老师表示,学习陈云经济思想的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话所援引的鲁迅所言,“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作为学生物出身的研究员,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面对陈伟力忆起,自己至今记得当年求学时就学习过陈云夫人、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著作,比如《于若木论学生营养》等。在“党史教育融合中小学学科德育”创新实践论坛上,她认为,像生物学、营养学这样各科课程,都可以成为“学科德育”的好载体。

华东师大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引用了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在20世纪初发表的《明日之学校: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一书,“依据这种信心去行动的老师就会看到,每一门学科、每一种教学方法、学校中的每一件偶发事件都孕育着培养道德的可能性!”如今已是花白短发的陈伟力表示,她在此所见的这类党史教育+学科德育的党支部优秀案例颇有新意,都是很有意义的学科德育尝试,期待在学科实践中取得更多更大实效。

栏目主编:徐瑞哲 本文作者: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陈伟力 图片编辑:朱瓅 本文图片来源:华东师大等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