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首都之窗

挂灯笼,是一种用来表达喜庆氛围的中国传统习俗。

当代人对灯笼最深刻的印象,自然是1949年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城楼上所挂的八盏大红砂灯笼。这八盏大红纱灯,每盏直径与高度均超过了两米——只有这种大型的纱灯,才能与城楼高大的气势相匹配。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9月27日,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定于北平,即日起改北平为北京。而早在7月底,中共中央就确定了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

开国大典前夕,庆祝大会筹委会把布置装饰天安门城楼的工作交给了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部将这项任务交给原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舞美队,舞美队的队员精心设计了20幅方案供上级挑选,最终他们设计的八盏大红灯笼的方案得到了周恩来的认可。

周恩来总理认为,悬挂大红灯笼既符合中国的传统和民族风格,又能充分体现出开国大典浓厚的喜庆气氛,也显得庄重、严肃。

这八盏灯笼高高地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每个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重80公斤。这八盏“开国灯笼”一挂就是45年,直到199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天安门城楼重新装修,被折叠式新灯笼接替才“光荣退休”。

如今,这批大红灯笼成为见证新中国成立的珍贵文物,向世人展示了开国大典的辉煌史实。2019年,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调拨两件大红灯笼给香山革命纪念馆用于主题展览使用。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