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topwar网站报道,中国和印度已经撤回了大部分驻扎在喜马拉雅山西部班公错湖地区的部队。在印度,撤军被称为“脱离接触”,其目的是缓和有争议的边界地区的紧张局势。双方最重要的是撤出自己的装甲力量,就是不让彼此的坦克和装甲车出现在对方的视野中。这是避免擦枪走火最好的方式。随后,印度军方发布了班公错地区的航空照片,照片显示中国方面正在拆除防御工事。印度方面表示,中国军队已经从该地区撤出了200辆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换言之,高峰期间中国在班公湖地区集结了大概数个合成营的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印度陆军也在班公湖集结了不少部队,只不过印度步兵是长期驻扎在附近的,只是增援了坦克和装甲车辆。集中在班公错湖附近的坦克和装甲车的数量表明,两国都非常重视边界上的冲突。此处地形开阔,如果再次发生凶险的对峙,冲突可能会更加严重和血腥。

喜马拉雅山脉肯定不能被称为部署装甲部队的好地方。美丽圣洁的雪山风景并不能掩盖自然环境的恶劣。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装甲车的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故障,这意味着需要额外的维护和修理费用。印度陆军发现自己部署在当地的装甲部队处于特别困难的境地,大多数坦克都没有适应这种环境。印度陆军退役准将拉胡尔·邦斯勒表示,印度陆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必须每隔三个小时加热30分钟,以免冻结。

《商业内幕》作者本杰明·布里默洛认为,正是这一技术风险问题最终成为印度和中国从有争议地区撤出装甲部队的重要原因。从政治角度来讲,中国和印度都不愿放弃对有争议领土的主张,没有人愿意屈服于对方。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强大的大国,如果它们彼此之间在争端领土上无法达成共识,新的武装冲突仍可能发生。人们很容易回想起1962年的边界战争,战争结果是中国确立了对阿克赛钦地区的控制权。然后,印度军队阵亡了8000人,中国军队只损失722人。印度军队在那场战争中表现出的不专业被国内各方所耻笑。

如此可观的损失印度简单地解释为,由于艰难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印度无法使用重型军事装备,而只是打了一场“老式战争”,即只有步兵参战。而面对身经百战的中国步兵,印度显然不是对手。其实有史料显示印度投入了法制AMX轻型坦克,但只是躲在远处对中国军队进行了炮击,基本没有造成中国军队的有效伤害。而中国也未意识到自己遭到了坦克的攻击。在对阿克赛钦战争得出结论之后,印度开始建立自己的坦克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俄罗斯的主战坦克T-72,T-90和印度国产的阿琼构成了印度坦克部队的基础。但最适合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寒冷气候下使用的还是在俄罗斯坦克,阿琼显然指望不上。由于印度方面基建落后,而坦克在高原地区的功率损失最高达45%。印度的坦克无法使用重型卡车运送至拉达克,而是使用伊尔-76运输机运上拉达克机场的的。但伊尔-76的载重能力是无法运输整辆T-72的,所以印度陆军是将坦克拆成炮塔和车体两部分分开运上拉达克,再重新组装起来的。如此麻烦也是后来印度陆军要求引进轻型坦克的原因。

中国军队方面使用的是96式,99式主战坦克和15式轻型坦克。在喜马拉雅山脉,最有优势的是15式,它的重量只有35吨,而印度的T-72,T -90和阿琼分别重41吨,46吨和68吨。更多的剩余功率意味着高原地区更好的机动性。较低的质量使15式比重型印度坦克更适合在山区地形上进行机动。印度没有自己的轻型坦克,这种情况大大降低了其在喜马拉雅山与中国装甲部队对抗的机会。印度的坦克基本被放入预设阵地作为直射碉堡火力来使用,显然它极易被中国军队的各类反坦克兵器所攻击。

印度军方提供的数据表明,印度主要部署了T-72坦克和BMP-2步战车。中国军队的种类更多,包括新疆军区老式的80式坦克,以及至少12辆中国最新的ZBD-04步兵战车,还有HQ-17防空导弹和自行式09式高射炮。中国军队展现了其新军事革命后的成果,其合成装甲步兵营各类车辆齐全,作战能力全面。而印度依旧处在后冷战时期的缝缝补补上,双方军备发展的差距已经非常明显。(军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