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热播剧《小舍得》,自开播以来,剧情和其中角色频频霸榜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其实,无论是《小别离》斩获多项大奖,《小欢喜》坐稳收视冠军,还是《小舍得》引发全民讨论,“小”系列的每一部都激起了巨大的水花,成为了一部又一部现象级作品。

今天,官微君带你与这些作品的原著作者

浙传教授鲁引弓面对面

为你解密爆款作品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舍得》收视数据

《小舍得》霸榜热搜

浙传教授鲁引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对于生活的观察赋予我灵感。”

在成为作家之前,鲁引弓曾是一名记者、编辑,多年的新闻从业经验,让他拥有了敏锐的洞察力。

在鲁引弓的认知里,生活中最宝贵的就是生活本身。他坦言:“我的灵感大多来自于生活中的话题。” 察觉到教育这个热点议题后,鲁引弓创作了《小别离》。基于读者对于《小别离》的反馈,他开始溯源教育,“教育作为一条完整的线,任何的问题都不可能凭空而来,一定是之前的某个环节所影响的。”

溯源教育引发了鲁引弓作为 育人者对于教育的思考,“在我看来‘育人也是育己’是一定的,育人者的价值观一定会对受教者产生影响。”改变育人者的观念,更好地教育受教者,成为了鲁引弓创作“小”系列的动力

鲁引弓的“小”系列

生活本身远比写出来的精彩。鲁引弓强调,他的笔力远远不足以描写生活本身,现实中的所有情绪实际远超过于写出的作品。

2016年11月,鲁引弓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新闻报道,讲到了小学生“课外补习现象”,结果很多人点赞、跟帖,甚至直接给他点题:“你写写小升初和补习班吧,讲讲小孩子补课的苦,讲讲起跑线之争。”由此,他开始对这类题材留意了一下,结果一留意, 发现家长们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候的那种焦虑非常值得思考和书写。于是鲁引弓开始了《小舍得》的创作。

《小舍得》将田雨岚的焦虑带到了观者面前,这也恰恰符合他的创作初衷,“《小舍得》中的焦虑就是要引发观者对于‘舍’与‘得’的思考,虽然这种思考可能并不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有思考就意味着踏出了改变的第一步。”通过作品激发观者的思考,好作品的宝贵之处便体现于此。

《小舍得》片头

《小舍得》中田雨岚的焦虑之所以能感染观者,是因为焦虑这种情绪客观存在。而为什么要表现这种情绪,鲁引弓回答:“我的作品中并不回避任何情绪,因为它始终会存在。我想要让读者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情绪,看人家的生活,来修炼自己的内心。”这是鲁引弓作为创作者带来的人文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雨岚的焦虑表现

鲁引弓坦言:“其实我小时候不擅长写作。爸爸在四年级的暑假,给了我两本稿纸,要求我每天写一篇。那时候写的作文没有什么写作技巧,就是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只有将自己放在作品中,打开自己,才能有所得。”

“我们所能阅读到的东西其实都真实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写作就是将这些身边的事物表现出来。” 对于生活细节的深入观察,使得鲁引弓的文字总是具有画面感,而现在,对于鲁引弓来说,写作早已成为一种融入进他生活中的平常小事。

02“捕捉热点,塑造场景,

呈现具有社会性的人物。”

作为曾经投身新闻行业的记者,鲁引弓随时都会面对信息爆炸。巨大的信息量使得他不得不练就对于重点信息的快速捕捉力。在他看来,只有既符合伦理道德又切合实际与当下热点的作品,才令人满意。

同时,记者的经历使鲁引弓对于场景的塑造与想象更加丰富与立体。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习惯于将人物放进场景中想象,这样的写作方法,也使得读者在阅读中更具画面感。

鲁引弓在发布会上

17天写成一本书,这句听起来毫无可能性的话,曾经被鲁引弓实现。对于快节奏的写作,鲁引弓表示:“快节奏的写作,可以让我最大程度上保留我写作的激情,不消磨我表达的欲望。这种创作方法可以使我的故事充满节奏感。”

鲁引弓近照

从写作方法上讲,鲁引弓更青睐于“向外辐射”的写作方法,从一个社会热点出发,迅速建立这个人物的框架,包括他的社会关系与背景。由点及面构造一个立体的、具有社会性的人物。

鲁引弓认为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吸引读者、观者,就是因为它可以“想人之所想,说人之所说”。“当你的文字可以触碰到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时,一定能反映生活实际,并得到广泛的认同。”

两对家长的对比

创作的前提永远是阅读,如果只输出不吸收,那么创作的养分将很容易被榨干。鲁引弓坦言:“我的创作是很投入的,但在每一个创作阶段结束之后,我都会有一段时间的自我补充,我会去采访、去安静地阅读。”

鲁引弓笔下的人物涉及各个年龄层,因此他的阅读十分广泛,对于经典的作品鲁引弓会一遍遍地品味。鲁引弓很喜欢契科夫的作品,他表示:“契科夫的作品所透露出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生活的思考,需要我不断地去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舍得》剧照

电影方面,鲁引弓很喜欢宫崎骏的作品,他说: “我喜欢宫崎骏,就是喜欢他的这一份历经千帆后仍然保留的暖意。 ”宫崎骏的作品没有在教育小孩子们该怎么做、不能做什么,而是让孩子们具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不安全性,在鲁引弓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03“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艺术形式

激发我别样的灵感。”

对于小说与影视的结合,鲁引弓认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现在有一个大的概念叫做融媒体,文学和影视现在也在走向融合,这个趋势为个人的文学作品带来了更广泛的受众面。”

作为作家,鲁引弓从中可以获得一些有效的东西,“我想表达的东西,被更多人看见了,引发了更多的思考,我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但从本质上来说,小说和影视剧仍是两种表现形式,小说讨论的东西更加深层,影视剧则会更直观地让人感受到作品带来的能量

轻松温暖的家庭环境

对于影视化的编剧工作,鲁引弓一贯是不承担的,“我的许多小说其实是带有一些悲情色彩的,在改编过程中被改成了轻喜剧。 不过我也可以理解,人们工作回家,打开电视需要看一些心情愉快的东西,能带给人一些慰藉,也是好的作品。 ”

同时,编剧涉及到的社会性会很广泛,演员、导演、制片方等等都需要考虑。因此,鲁引弓将编剧工作交给了更专业的编剧,正如他所说“我的思想在我的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就好了。”

鲁引弓在浙传讲座

提到融媒体,鲁引弓与官微君分享了他作为育人者在浙传收获的不同灵感。 鲁引 弓表示,在教学过程中,他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交流中获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作品的感受。 此外,鲁引弓也会不断去了解年轻人的喜好,因为创作需要他了解年轻人的内心世界

最近鲁引弓在创作关于大学的作品,一部分灵感也来自于浙传。 鲁引弓表示他很喜欢带着电脑去学校的颜品创作,“在校园里创作会让我的身边充满自由与青春气息,让我感受到属于青春的创作节奏。 ”

对于热爱写作、喜欢创作的年轻人,鲁引弓寄语: “在创作方面我永远持鼓励态度。 我建议学生们要养成一种创作习惯,将创作当作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不需要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目的,创作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对生活本身的体味,多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将表达作为一种习惯,日积月累,才能得到好的作品。 ”

无论是作家

还是媒体人

创作存在于生活

记录生活

学会“小舍得”

是每个创作者的必修课

文 | 王怡乔 夏奕晗

图 |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施晓彤 王怡乔

责编 | 高洁

责审 | 何丽

终审 | 陈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