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华商韬略 斯钦

每年丰收季,却总能看到中国农民在吆喝滞销水果。增产不增收,成为困扰中国农民的噩梦。反观日本,小国地少却把农产品卖成奢侈品,不愁卖。

剥开层层迷惑的表象,日本竟然是连美国人都甘拜下风的农业强国。

2008年9月16日,在日本毒大米事件中担任代理商的奈良县一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被儿子发现在家中用电线自缢身亡。

在这起轰动全日本的毒大米事件中,负责销售环节的经理、负责品控的负责人先后畏罪自杀;而最后自裁以谢国人的,是中川昭一。

又过了三天,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太田诚一引咎辞职。

地狭人稠的客观因素,让日本农业发展,始终带有“民族危亡所系”的紧迫感,日本农林水产大臣的“职业危险性”甚至堪比韩国总统,只要犯一点错误,他就会遭到日本各界的口诛笔伐,轻则引咎辞职,重则以死谢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在这种严苛环境下,原本耕地稀缺的日本,愣是发展成全球首屈一指的农业强国,在日本当农民,每年都会有约合几十万元人民币的纯利。

这种“蕞尔小国”与“农业强国”的强烈反差,让人愈发好奇,日本强悍的农业实力到底从何而来?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曾说:事物之所以有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加工的程度不同而已。

20世纪初,日本农业起点并不高,很多种植品种都需要进口。

但是,日本人就愿意花费数年如一日的精力,将这些外来品种进行本土化培育,并逐步改良,最终发展成日本自己的特色水果。

像是日本久负盛名的温州蜜柑,早年间便是由中国传入日本。

但经过日本人潜心数十年的育种改良,原本的有籽蜜柑,变成了无籽蜜柑,皮薄了、甜度上来了,反而将温州蜜柑改良成为日本对外出口的主力水果,为日本创汇增收。

这种发展模式,与日本惯用的“引进、加工、改良、出口”模式一模一样。

除了温州蜜柑之外,凭借程度更深的产学研结合,日本培育和种植草莓的技术也是全球领先,中国有90%的草莓品种、技术都需要从日本进口。

今年4月,日本栃木县农业大学新开设了“草莓专业”,当地政府特意拨款670万日元支持该专业发展。

2019年12月,一个日本草莓礼盒拍出百万日元的天价,妥妥的奢侈品。

但之所以它能够卖出如此高价,核心就是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它的甜度已接近完美,有不少男生都将它作为情人节礼物。

日本强悍的育种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产学研结合之外,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农业学家今村奈良臣就提出了“六次产业化”的农业发展概念,即以第一产业农业为基础,深度结合第二、第三产业,实现以商业为中心的农工商联动发展。

靠着“六次产业化”,日本农村早已全面实现现代化,到处是柏油路和独栋小洋楼。日本农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农民,他们会进入家门口的农副产品加工厂,领取一份额外收入。

而这一切,靠的就是日本农业总能把握住每一次技术变革、产业变革的机会。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