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那个坠楼的男孩遗体被火化了。

很抱歉,用这种方式认识了成都49中的小林同学和他的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距离坠楼事件发生,已经过去了5天。在这期间,网上舆论发酵,真相和谣言,夹杂着各种情绪铺天盖地。

终于在昨天,官方公布了小林同学案发前的活动轨迹视频。

(图片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四川在线)

从画面可以看到,小林同学在18时16分走出教室

在之后依次穿过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篮球馆以及位于学校负一楼的水泵房。再从水泵房走出,穿过篮球馆、实验楼。

最后他攀爬到无人活动的连接天台,在18时49分28秒,坠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期间,我们有注意到两点:

第一,小林全程一个人,没有和任何人有过交流。

第二,在水泵房的角落里,他把手表换戴到右手,掏出美工刀,割左手腕

随后,警方公布在小林的随身物品中,有一张纸条“最近几乎每周哭三次,上过天台,割过腕……”(笔迹鉴定,是小林同学手书)

一切的资料都显示,这个男孩不快乐。

这起坠楼事件,也基本可以确定是自杀。

无论如何,悲剧已经发生,愿逝者安息。但为人父母,我们需求反思的,似乎还有很多。

那些自杀的孩子

本可以被救下来

“好好的孩子,为什么想死?”

看着成都49中学生坠楼案,我相信这个问题,一定萦绕在很多人心头。

青少年自杀,现已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1分钟就有2人自杀死亡,有8人自杀未遂。

更触目惊心的是,英国杂志《经济学人》统计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全球第一;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就2021年以来,短短四个月,就已经发生了数起中学生跳楼自杀案例。

1月23日,西安高三女生疑因遭同学辱骂,想换座位被老师拒绝后,从四楼教师跳下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27日,河北邯郸邱县一名高三学生,因请假未果,从学校四楼跳楼身亡;

3月29日,广东惠州惠东县一中学17岁高中男生,从教学楼五楼坠楼身亡。

而让人心痛的是,学生自杀事件不仅数量在递增,自杀学生的年纪也越来越小。

就在几天前,5月6日,西安一名9岁的小女孩,因为无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15楼跳下,自杀身亡。

“妈妈,对不起。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稚嫩的“绝笔”和孩子冰冷的遗体,就像一道道拷问,需要我们为人父母的去直面,尽管我们不见得愿意。

我们看到一个个孩子一跃而下,瞬间天人永隔。可实际上,很多孩子是可以被拯救的。

13秒,是冲动性自杀的持续时间。

40秒,是人类自杀的时间间隔。

如果家长、学校、甚至陌生人,能及早介入这13秒和40秒,很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沈阳市公安局女警官秦萱接到一通“求救”电话。来电的是个女孩:阿姨,我想自杀,能不能陪我说说话……

电话里,女孩开始断断续续诉说:她父母离异,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可不久前,最疼爱她的奶奶因病去世了。

“我好崩溃,我打车不知道去哪里,想去浑河投河。死了就死了,也挺好的”

女孩在诉说的时候,秦警官一直在安抚她,反复向她强调自己在听。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相关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通话超过了一个小时,秦警官一直在倾听,女孩也逐渐放下心里的防御。

“你在哪儿,姐姐去找你啊。” 终于,秦警官的问话得到了回应。“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这里有一个铁轨,后面是铁路……”

根据线索,警察找到了这个女孩,转危为安。而这通长达95分钟的通话,成了挽救女孩生命的那根稻草。

其实,对生存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是我们生而就有的本能。

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的自杀者是可以被拯救的。

孩子青春期叛逆

可能是抑郁症

现在的孩子时常把“我真的活不下去了”、“我就是想死”这样话挂在嘴上。

作为家长,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这不是他们闲的、也不是叛逆期故意惹你生气,而是他们生病了,在向你“求救”。

据2020年一份样本为2万名青春期孩子的研究调查显示:

近1/3的孩子表示自己有过抑郁情绪; 超过1/4的孩子表示抑郁情绪源自与父母沟通不良或父母给予的压力。

然而大多数父母对于“抑郁”的认识并不深刻,对于自家孩子患上抑郁症一说更是嗤之以鼻,完全当作笑话来看。

“我的孩子才这么小,看起来这么阳光,怎么可能得抑郁症?”

除了不相信,更有家长认为孩子患有抑郁症是不够坚强,不够积极的表现。

“每个人都有压力,同样会面对这些事情,怎么别人就没事? “现在小孩心理素质太差了!”

更多的家长是不重视。

之前曾在知乎上看到几条留言,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曾看到一句话,赴死的人蓄谋已久,而身边人却毫无警觉。

所以,对于每个家长来说,及时看见和关注孩子的抑郁情绪,至关重要。

一、失眠或过度嗜睡

抑郁症患者失眠是因为长期处于消极状态,导致神经衰弱,就会失眠。

而嗜睡是孩子自我防护的本能,在逃避心理影响下,这类孩子不愿和外界接触。

二、对一切失去兴趣

以前能让他们开心的美食、玩乐、友情、爱情、成就感等,都变得无趣。

上课发呆,注意力不能集中。他们开始对一切失去兴趣。

三、易怒,暴躁

暴躁、易怒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尤其在青少年身上尤为突出。

他们处世消极、自暴自弃,对生活不抱太大希望。

克利夫兰大学医院儿科心理学家金伯利·伯克哈特曾这样说:

“在抑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你可能会注意到更多的易怒和失去兴趣,而不仅仅是悲伤或沮丧。”。

除了以上比较明显的表现,还有一种“微笑抑郁”尤其需要家长们注意。

之前在ins上有一个叫#faceofdepression抑郁症的模样#的话题,其中有一位母亲@Tasha Bernstein Collins说:

“这是我的儿子,拍下这张照片没多久,他就在自己的电脑上查阅如何上吊自杀,两天后他自杀了。”

还有另一位家长@Rayna Gawel说:“我的女儿自杀时候才8岁,那晚她刚和爸爸一起去参加了父女亲情舞会,玩得很开心.....

“万幸的是,她活了下来,被送往医院抢救及时,现在我们一直陪着她跟精神疾病抗争。”

其实,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孩子们的抑郁症并没有所谓一个“模样”。

所以,父母在生活中需要多观察孩子的表现,那些看起来乐观开朗的孩子,同样需要关注。

他们需要被看见

看到这里,又有一个新问题,像抑郁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是怎么盯上了我们的孩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孩子,不活在爱里,就活在孤独里。

而一个孩子被爱的源头,首先来自父母和家庭。

为人父母,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在爱孩子,却在用错误的养育,不停伤害孩子。

不信?下面这些错误的养育方式,家长们可以自测看看。

第一:“拿孩子和别人比较”,是很多孩子的隐痛

“学学你哥”

想想《小舍得》中那个原本快乐的欢欢,总是被妈妈和老师拿来跟“学霸”米桃对比,最后差点酿成大祸。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

用“比较”来鞭策孩子,只会让他丧失信心、内心受伤。要找到他的优点,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才是最重要的事。

第二: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

“还哭?羞不羞!”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哭闹,发脾气,会采取漠视的态度,觉得越理会,孩子会闹得更凶。

可实际上,孩子哭闹的时候,是心理最脆弱,最需要家长关注和疏导的时候,这时候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只会让孩子内心更受伤。

第三:失信于孩子

“你说如果我考得好你会让我玩。”

“我从来没说过。”

还记得《小舍得》中的子悠吗?子悠:“你说过我要是考得好,你就让我去踢球。”

妈妈:“你都六年级了,学习正是紧张的时候,有踢球的时间多做几张卷子,背背单词,以后有的是玩的时候。”

答应了孩子却出尔反尔,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失望,进而对学习这件事,生出厌烦。

第四:贬低孩子

“你数学怎么这么差?”

在孩子尚未建立自信的时候,做父母的应该多多鼓励,让他看到希望。

一味的否性和质疑,只会让孩子一蹶不振。

孤独感,是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不被父母认可的孩子,也会面临不被同伴接纳的可能性。

“让他们打吧,打死我算了”像这样的肢体冲突,以及被同学孤立,都算是校园霸凌。

有数据表明,66.1%的男生和48.8%的女生同时遭受一种以上的霸凌。

父母的不理解和同伴的不接纳,像两把利刃,狠狠地扎进了这些孩子的心里。

有过类似遭遇的的孩子,大部分都会“求救”。一个曾经饱受抑郁症折磨的女生说,“我也去找过心理辅导老师,根本约不上。算了吧。”

而父母在听到类似的“求救”时,大多反映是“人家怎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不想上学?我看你就是懒”。

家庭、学校、社会,我们都太需要知道:

孩子抑郁这件事,不是现在的孩子变脆弱、变娇气了,而是抑郁等心理状态是需要警惕的情绪问题。

而他们最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被看见,被关注,被理解。

他们需要帮助,更需要正规的治疗。只要渡过这条情绪的河流,对面的阳光依旧灿烂如初。

希望在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像成都49中这样的悲剧止步。

点个「在看」,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长大。END

文丨XY

图丨网络

”86版西游记“红孩儿”现状曝光,令人唏嘘:“牛魔王的娃,果然是个牛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