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梁思成与山西的渊源很深,曾四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

1937年6月底,他们在第四次山西之行中,终于发现了唐代木构建筑——被誉为“中国第一国宝”的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2021年,辛丑年早春时节,林梁圈点、批注的中国营造学社旧藏珍本《大唐西域记》现身北京海王村中国书店。据考证,其圈批时间为1937年2月至6月间,且内容多与唐代建筑有关。

87年前,即1934年夏,这对伉俪曾以汾阳为原点,对山西中南部的古建进行考察,包括太原、文水、汾阳、孝义、介休、灵石、霍县和赵城等八地的数十座古建,并由林徽因执笔,梁思成、林徽因联名,于次年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发表长篇考察报告《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我们不妨追随他们的足迹,到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汾州走一走,看一看时光逝去所带来的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1934年、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等山西调查路线

有一幅老照片极富意境美,娇小秀美的林徽因仰首细观,右手轻抚着露天盘坐、低垂眷顾的铁佛,两厢凝视,仿佛在用心交流着什么……

它出自何处呢?答案是:汾阳小相村灵岩寺。那一年,林徽因30岁。

他们来此考察时,已是遗墟的灵岩寺还存有明正德年铸造的五尊铁佛,“东首一尊且低头前伛,现悯恻垂注之情”。不知铁佛是否尚存?

▲灵岩寺砖塔及铁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你有低眉慈悲,我自温婉无语,静默好似对话,凝望已然千古(拍摄者:梁思成)

此外,林徽因还在1934年9月5日《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以此次山西之行为背景的散文《窗子以外》。透过这篇散文,你可以与她一道欣赏“山西梆子”,且惊叹于“这一省山明水秀,古刹寺院,动不动就是宋辽的原物”……

▲1934年考察山西晋汾地区途中,前面是林徽因、梁思成,后面是费慰梅

当年,林徽因、梁思成等以汾阳峪道河为根据地,向邻近诸县进发。美国学者费正清、费慰梅夫妇负责丈量之类的简单工作,梁思成拍照和做记录,林徽因则从寺庙的石刻上抄录重要的碑文等。他们在汾阳考察了大相村崇胜寺、小相村灵岩寺和杏花村国宁寺等。

▲1934年夏,林徽因在山西考察古建筑途中

2021年5月11日,我们从太原出发,驱车一小时即到紧邻中国汾酒城的小相村灵岩寺。这里的空气中都飘着浓浓的酒香,或是熏蒸发酵的味道。

比起林、梁感叹“雨后泥泞崎岖,难同入蜀,愈行愈疲,愈觉灵岩寺之远”,我们则是迅捷如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灵岩寺砖塔(明代)

远远地,就看到一座塔,拔地冲霄,颇有气势。

这座灵岩寺砖塔,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层高十三阶,名曰“药师七佛宝塔”,被林、梁称为可作晋冀两省一种晚明砖塔代表,如今它与民房为伍,“铁将军”把守塔门,无法进入。

塔后殿宇为近年新建,规模较小。可惜铁佛早已无踪影。

据说,其“失踪”与当年的抗日战争有关,因缺乏枪弹,就在林、梁来过之后没过几年,铁佛被附近山上兵工厂的人拉去化作铁水,造了打鬼子的手榴弹……这一结局,虽给后人留下无尽遗憾,却也算是舍身取义,修成正果,终获圆满。

▲如今新建的灵岩寺。据清康熙《汾阳县志》载:护国灵岩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隋唐间最为鼎盛,规模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与李世民发愿重振此寺有关。其真正崛起是在明代,堪称古汾州著名的“梵宇琳宫”。清代以来,寺院内还有过大的修缮与增建。

你知道他们在古汾州还有哪些发现吗?

精彩内容仍将继续……

敬请关注《发现林徽因》系列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