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像这首诗,每一位革命前辈都是一支蜡烛、一根火把。他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燃烧至烬。

2016年,位于湖北省石门峰的武汉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刻上了第1304个名字。此人没有照片,没有墓地,没有生平,邮票见方的三个小字,是此人留下的最后一点“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人名叫沈因洛,是湖北省第一位捐献遗体的省级领导干部。多年来,他影响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干部,只要跟他接触过的人,无不被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崇高的革命精神所折服。

他虽离开了我们,但他所留下的精神遗产,却仍旧像阳光、空气,不断温暖、滋养着尊敬、爱戴他的人。他的精神品质就像是一杆旗帜,号召、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后来者。

言归正传,沈因洛出生于1920年,江苏省吴县人。他降生后不久,其母亲就不幸逝世了。而他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日两国不宣而战。很快,华北、华东大片地区沦陷。面对山河破碎,沈因洛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弃医从戎,并和十几个进步青年,跋山涉水数月,抵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参加革命后不久,沈因洛的父亲就被日寇杀害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年纪轻轻的沈因洛就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时刻。

此后,他化悲痛为力量,在抗战时期跟随部队抗击日寇,并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后来,他奉命进驻中原军区,并参加了中原突围。在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中,沈因洛明确了自己行进的方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革命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沈因洛历经多个岗位。从湖北军区组织部副部长,到中南军区第三文化速成中学副政委、再到武汉钢铁公司副经理,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他担任武汉钢铁公司副经理那段时间,恰逢三年自然灾害,苏联的援建项目也结束了,他们撤走了所有专家,带走了所有研究资料,这让我国钢铁事业的发展再次面临困境。

在这一时期,沈因洛走马上任,担任了武汉钢铁公司副经理。为了更好的工作,他将妻子孩子留在广东,只身一人奔赴湖北。在公司,他不知疲倦地在各个车间转,有的时候一连几个月,他都在一线工作,就连吃住都在车间解决。

为了达成党中央下达的目标,他曾两次累倒在平炉旁。但他却顶住了外界“唱衰”的声音,带领武汉钢铁公司排除万难,完成了一米七轧机建设和投产的历史重任,改变了我国钢材品种结构,使武钢跨进了引以为豪的“黄金时代”。

1982年,沈因洛进入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并先后出任了湖北省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副书记、第六届省政协主席等职。

不管在何岗位,他始终心系武钢的发展,经常会抽出时间回到武钢看看。另外,据相关人士透露,沈因洛对普通群众、尤其是老区、贫困区的孩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当时,有一个高考落榜的考生,心烦意乱地给当时主管教育的沈因洛写了一封信。谁知几天后,他竟收到了沈因洛的亲笔回信,这让他深受感动,并在复读后考上了武汉大学。这个学子名叫郭睿,他在毕业后进入了湖北省政府工作,并担任了湖北省委政法委巡视员、宣传处处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止如此,沈因洛的一生清正廉洁,光明磊落,他从不徇私枉法,对身边的亲人好友也都十分严格。当年他在武钢工作的时候,完全可以给自己的女儿女婿安排一个岗位,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两个人甚至没有得到沈因洛的任何照顾。

后来,他的外孙女燕燕独自远赴苏州谋职,很多人都对此感到疑惑,毕竟他的爷爷在湖北当大官,她为何大老远到江苏打拼?面对这些疑问,燕燕总会想起爷爷沈因洛教导她的那句话:

你们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不要指望在我这里沾任何光。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这是沈因洛做人做官的准则。几十年来,他从未违背。另外,他在离休后热心于公益事业,并规定每年拿出一个月的工资,分别捐给慈善总会、残联、老促会等。只要有地方发生地震、洪涝等情况,他也总会另外捐钱捐物。

据统计,在沈因洛离休后的几年里,共慷慨捐赠了14余万元。

他对公益事业大方,对自己却异常“抠门”,他有一件穿了十几年的蓝色棉袄,布鞋也都磨出了洞,就连买也是买最便宜的。

2016年2月20日,沈因洛同志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6岁。他在离世后,家属按照其遗愿,丧事从简,不发讣告,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举行追悼会,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

就这样,沈因洛的名字,出现在了武汉市遗体捐献者的纪念碑上。

英雄已逝,浩气长存。武汉人民不会忘记他,更不会忘记他为武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最后,向沈因洛同志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