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天来几乎合不上眼的林氏夫妇,终于等到了儿子小林在成都49中离奇坠亡的详细调查报告和全程监控录像。

在接连被央视新闻、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发文批评其前两份情况通报过于“硬邦邦”,“需要更多事实回应”后,5月13日,联合调查组接受了新华社的采访,披露了详细的事件调查报告和监控录像。

连日里吵得沸沸扬扬、公众极其关心的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终于迎来一锤定音的真相。

只是,这个真相,恐怕超出了不少人的想象。

13日公布的监控录像,由14个摄像头的记录组成,基本还原了小林人生中的最后半小时:

下午6点18分,小林从所在班级教室后门离开;

下午6点24分53秒,小林进入学校负一楼水泵房,并在水泵房内手持一把疑似刀具数次割左手腕,中间表现出垂头、摇脑、情绪低落。

在水泵房,小林共计停留约12分钟。从视频画面上看,他的手腕上已出现明显伤口。

下午6点39分44秒,小林出现在实验楼5楼走廊尽头;

下午6点39分至49分,由于小林所攀爬上的连接平台是无人区域,学校没有装监控,因此小林没有出现在监控视频里。这便是家属和网友们所质疑的“监控关键部分缺失”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小林事发前翻过的平台护栏。

“但是根据现场脚印、攀爬痕迹等证据证明,此前没有其他人进入该平台。”办案民警说。

下午6点49分28秒,监控上出现小林的坠楼身影。

监控公布,基本可以确定小林的坠楼是自杀行为。而最让人震惊的,莫过于他在跳楼前的割腕行为。

办案民警说,当晚7点08分,他们接到警讯出警,到达现场时,看到一具男性遗体,身体右臂处确实有一把美工刀。

至于林氏夫妇控诉“学校不让家长看监控视频”的问题,警方表示,他们已经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对所有监控录像进行调取封存,因此家长向学校要求查看,学校是无法提供的。5月10日上午,小林的家长和律师已经到公安机关查看了全部监控视频。

“救护车姗姗来迟”又是否确有其事呢?

媒体找到了当时出诊的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张杰,他说,医院在晚上6点56分接到了120电话,在晚上7点06分到达现场施救,发现小林已经没了生命体征。这样看来,并不存在抢救延迟问题。

孩子出事后2个小时才通知家长、且班主任失联,是林氏夫妇最大的愤怒来源之一。针对这点,49中的安全中心主任米平回应,孩子坠楼后,学校组织班主任对学生身份进行辨认,而由于孩子头部受伤严重,确认身份花了不少时间。

米平透露,小林的班主任在辨认学生时受到很大惊吓,处于情绪失控状态。

“后来由我代为通知家长到学校旁边的派出所会面。考虑到家长情绪的问题,在电话里我没有直说学生已经去世了。”

调查报告一出,不少人大呼“反转”,甚至怀疑林氏夫妇是故意撒谎,“带节奏”,故意抹黑和攻击学校。

但只要是看到林妈妈最新的情绪状态的人,都很难相信这种推断。

5天过去,痛失爱子的夫妻俩因连续熬夜显得无比疲惫,占据全身心的悲痛与愤怒交织,勉强维持着两个人的精神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已经3天多没睡觉了。”林爸爸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怕家里的老人难以接受,这几天他们都不敢回家。

在母亲节当晚骤然得知爱子去世,不管对谁都是一个难以接受的巨大打击。

而根据林氏夫妇的描述,陌生老师的来电、班主任失联、孩子出事后2小时才得到通知等一系列蹊跷细节,推高了他们的惶恐与疑惑

林妈妈说,在警察局无人主动告知详细情况,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是她和丈夫再三追问后才得知。

要求看监控被学校拒绝,这让这对夫妇的愤怒达到了最高点。但他们能做的,也只有坐在学校门口一整夜。

没人知道5月9日的晚上,这对夫妇内心有多么绝望。

第二天的太阳出来了,林妈妈没有等来新的消息。

媒体记录下了她一个让人心酸的举动:

随着学生早晨返校时间的到来,林妈妈站起来一直朝校门口张望,似乎想在来来往往的学生当中发现儿子的身影,告诉她一切都是玩笑,她的儿子还好好的。

结局我们都不忍看:这位母亲注定失望而返。

5月10号早上,身心俱疲的林妈妈,发出了她的第一条倾诉微博:

“我现在只想看看我的儿子,他还一个人冷冰地躺在哪里?有没有人告诉我?”

“对不起儿子,妈妈没有保护好你。”

而当地教育局和警察局相继公布的两个情况通报,确实过度言简意赅,没能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

原本是为了平息争议的官方权威通报,反而成了点燃舆论的两把火,堪称“无效”通报。

“那是一条生命,请多一点人性。”有人如此评价这两份通报。果然,11号,林妈妈在微博里继续言辞激烈地表示对通报并不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庭君认为,说林妈妈是带节奏的言论大可不必。骤然失去了儿子,谁能做到冷静、自持?林妈妈的言论,更像是由于沟通不畅,一位母亲在极度的悲痛中匆忙抒发情绪的意气之词。

坚信儿子不会自杀,是林氏夫妇持续提出质疑的关键。

即便已经看过监控,看到遗体旁的美工刀,他们依然拒绝面对。

在儿子离世的打击下,林妈妈一边流泪,一边近乎偏执地对每一位采访的记者重复着自己的观察:

“出事当天,我和孩子还讨论了暑假去哪里旅游,我从学校离开的时候,孩子笑着跟我说‘拜拜’,怎么才两个多小时就出事了。”

小林的班主任也十分不解。在她印象里,小林是一个高高大大,笑起来阳光,腼腆的男生。

“生活老师也没有说过(他有)异常,同学没有反映过(他有什么)问题。”

在林妈妈眼里,小林成绩不错,性格开朗,平时住校,周末她接回家时一般都是有说有笑的,孩子对学习也很自信,有自己的规划,之前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她是真的想不通。

图:林妈妈发朋友圈为儿子拿奖感到骄傲。

详细的调查报告公布后,公众的疑问得到解答,但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为何走向了自杀?

看着林氏夫妇肝肠寸断的模样,这时候要求他们反思,显得太过残忍。

只是,小林的自杀,绝非毫无预兆。

在父母眼中性格活泼的小林,在同学眼中却是个相对内向的人。

警方透露,今年5月,小林用QQ号转发给朋友的聊天记录中有自我贬低的言论,表现出自我否定、多虑的情况。

在调查中,他们还发现,去年6月,小林和好友在QQ聊天中写着:

“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

这些阴暗情绪,他选择不对父母和长辈释放和展现。

林妈妈曾对记者讲过一个细节,用以佐证家里没有给孩子很大的学习压力。但如果细品,反而会察觉出一丝不妥:

“我上周末去接孩子,孩子还主动跟我说这次考试考得不好,我问他考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他说是没休息好,其实题目他都会做,还让我放心,这又不是高考,高考他会考好的。”

林妈妈说,她跟儿子强调,妈妈相信你,不会给你压力的。

但太让人放心的孩子,反而更让人担心。

从小林主动承诺的话来看,他很可能已经陷入自责、自我要求过高、压力过大等心理状态,很应该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45岁的徐世海十分理解林妈妈的心情。他的儿子小宇在17岁那年选择自杀,复盘了儿子整个生涯、仔细检查儿子的遗物后,徐世海发现,他找不出儿子自杀的原因。

直到无意中打开了儿子的QQ,徐世海接触到了一个此前一无所知的“暗世界”。他发现,小宇生前加入的以游戏为主题的QQ群里,存在大量死亡话题,俨然是一个“约死群”

在这些群里,绝大部分成员的心理都十分悲观,这些年轻人不断强调,只有死去才能重来。

震惊过后,徐世海成了一个防范青少年自杀的“卧底”。只要群里有人露出想自杀的苗头,他便马上加人私聊,劝人要往好的方面看。

不止一个年轻人对徐世海说过,日常烦恼几乎没有出口。

一个18岁的男生曾经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不停地找徐世海倾诉,而且都是在半夜2点,显然已经被抑郁情绪严重影响了睡眠。

但这个男孩告诉他,现实生活中他找不到人说这些话。他的家长认为他在无病呻吟,老师也不当一回事。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你知道,中国每年有多少青少年自杀吗?

10万。

这个数字的背后,是10万条鲜活的、等不到长大成人的生命,是10万个如林氏夫妇般心碎的家庭。

在这样一个内卷普遍、热衷“鸡娃”的时代,孩子压力过大的求救信号往往得不到重视甚至被忽略。小林的悲剧,和数不胜数的“约死群”,再一次警示了所有的青少年家庭和学校:

如果不重视生命教育,不重视心理健康,孩子们还是会转向网络寻求答案,还会不断有孩子,从高楼跳下。

文/家庭杂志新媒体记者 罗瑞雪

本文系《家庭》杂志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改编,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