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 为脱贫攻坚输出经验

在脱贫攻坚推进过程中,大竹县紧盯重点环节、狠抓机制创新,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有效破解了易地搬迁入住率不高、稳定增收途径不多等难题,既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又为各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是打造“双靠近三融合”易地搬迁新示范。为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一步住进新房子、难以过上好日子”的瓶颈制约,大竹县创新实施“以产带迁、以迁兴产”联动机制,推动安置点与产业“双向靠近、共赢发展”。目前,大竹全县共建成“双靠近、三融合”安置点65个,累计搬迁贫困群众5185户15722人,发展特色产业71.5万亩,带动搬迁群众月均增收1400余元。通过“三融合”促进就业,大竹因地施策采取“点”镇、“点”园、“点”业“三融合”举措,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群众“就业难”问题,推动搬迁群众由“靠土地吃饭”向“靠就业增收”转变。目前,大竹全县共建立“工业型”扶贫车间7个、“农旅型”“农业型”“作坊型”扶贫车间30个,实现就近就地就业1781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748人、产业带动就业5364人。

二是创新脱贫攻坚“三落实”现场评赛机制。为有效破解脱贫攻坚责任传导不充分、政策落实不全面、工作实效不均衡“三大瓶颈”,大竹县在全县31个乡镇(街道)创新开展脱贫攻坚现场评赛,围绕“实地看、全面查、随机问、多方评、公开赛、限时改”六大环节,对标考核体系、全面查漏补缺,切磋交流经验、层层传导压力,有效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达到了“传导压力、激发动力、汇聚合力”的目的。

三是大力推行脱贫攻坚“特色产业+”模式。大竹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最长效的机制,大力推行“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贫困村持续“造血”能力,有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产业发展+党建引领”模式,大竹建立起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生产基地、专合组织为依托,探索“支部+党员+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经营方式,通过股份合作、承包经营、收益分红等多种举措,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实施“产业发展+能人助村”模式,大竹积极吸引在外优秀农民工回乡发展,建立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守诚信“农村能人库”,选拔146名“能人”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以人才引进带动土地、资金、产业汇聚。

实施“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模式,大竹采取了公司与农户签订订单、落实保护价收购、收割费用减免、运输费用补贴等多种有力措施,积极推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效显著 曾经的贫困乡村换了容颜

大竹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大的政治任务,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班子成员挂帅13个脱贫“战区”,县级领导联系指导乡镇、贫困村,配强“5+2”“3+2”帮扶力量,1.3万余名财政供养人员,结对帮扶28万余户群众。整合多方力量参与,全县上下齐动员,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攻势下,曾经贫瘠的乡村悄然蜕变,已换了容颜。

贫困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大竹高标准完成了62所中心校、48个卫生院、51个便民服务中心达标建设任务;70个贫困村通村硬化路、文化室、卫生室、通信网络全部达标;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达标率均为100%。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185户15722人、农村危房改造13931户,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产业基础得到全面夯实。大竹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行“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千方百计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2020年,大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3元,增长8.8%。

攻坚合力得到全方位汇聚。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大竹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扎实开展走访帮扶、政策宣传、技术指导等工作,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深厚的为民情怀,涌现出一大批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在今年2月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大竹本地企业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大竹县委副书记杜权军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接续奋斗 为乡村振兴提供样板

站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新起点,大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

2020年,大竹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7.5亿元,增长5.2%。成功承办了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纳入国家“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发展试点,连续8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大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改)建农村公厕33座,建成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10个,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达14.3万户,普及率达83.8%。建成庙坝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乌木—团坝(川主)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加快建设,乌木镇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完成公示,命名“美丽大竹·宜居乡村”达标村85个、市级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10个,荣获达州市乡村振兴建设先进县。

接续乡村振兴,大竹将继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竹将进一步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优化完善各类帮扶措施,强化动态监测管理,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分层分类帮扶,全面消除返贫风险;通过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大力发展香椿、苎麻、糯稻、白茶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通过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完善用工信息平台,用好用活公益性岗位,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抓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