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村的建筑

白村的四周是大片草地与原野,草地上有一栋非常大的宅邸,古朴粗砺,红瓦斜顶,主建筑与后面的平房连为一体,庄园平整,是典型的荷兰田园风情。起初见不到正面,只能猜测其格局,想必主建筑住人,后面的平房做工作间和仓库。在欧洲旅行,我最喜欢猜测这些宅邸的内部结构,就像童年时那样,在青岛老城区的一个个欧式老庭院里“探险”。

走到正面才发现建筑所围绕的庭院也不小,部分作为餐厅使用。在庭院里的露天桌椅上喝杯咖啡,眼前的荷兰乡间景致就是最好的陪伴。

▲随处可见的露天咖啡馆

后来才知道,这栋建筑叫做大海赫要塞农舍,得名于旁边的大海赫湖。不过最特别的还是它的土黄色外墙,放在别处平平无奇,但在建筑墙身普遍为白色的白村,可就抢眼了。

白村其实只是个“外号”,这里的真名叫托尔恩,是荷兰林堡省的一座小城镇,仅有两千多人口。

为什么建筑都是白色?说法可不少。一种说法是18世纪末。法国人占领此处,要求居民按法国规矩交税,即以房屋窗户的大小和多少作为收税多少的依据。很多居民为了减税,将窗户封住,然后又重新粉刷墙壁,多选择了白色,并保留至今。

还有一个主流说法,指托尔恩曾是一个小公国,有一位女贵族在这里创办了一座贵族女子修道院,教授贵族女子礼仪和知识。为了表示对修道院的敬意,当地居民将房子刷成了象征圣洁的白色。

其实,不管什么原因,这座不通火车,地处偏僻的白色小城都很值得一来。在城外的停车场,我见到了几辆旅行大巴。欧洲旅行团基本是老人团,只见他们成群结队走向城镇中心,一路优哉游哉,倒是很契合白村的气质。像我这样的自驾者不多,毕竟白村的名气并不算大。

走在城镇中,随时可以听到哐哐声,那是自行车和地面鹅卵石碰撞的声音。白村人像一般的荷兰人一样喜欢骑行,道路上乃至住宅的庭院里都铺满了来自马斯河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颜色各异,拼成各种图案。

城中的最高点是圣米迦勒教堂,它的前身就是那座建于1150年左右的本笃会女子修道院。之后,这座修道院历经改建,18世纪时打造出巴洛克风格的大厅,祭坛和唱诗台保留至今。1860年到1880年间,陆续改建为今天的模样,尤其是如今的塔楼顶端部分,就是当时修建。如今教堂里仍有一个小展厅,展出当年女子修道院时期的物件,比如贵族少女们的手工缝纫和日常用品。

当年的闲适惬意保留到了今天。教堂前的葡萄园广场是白村的中心广场,两侧都是素净的白色房子,夏日午后极为安静。不过与其说这里是广场,倒不如说是一条宽阔的道路,不时有骑行者经过,地上的鹅卵石图案正是白村的城市徽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中骑自行车的行人

白村并非只有白色这般寡淡,几乎所有房舍的窗台上都种满了花,尤其是红色的天竺葵,在白墙衬托下尤为鲜艳。许多房舍的墙角都摆满了花和陶塑,精致可喜。最美妙的当然是带庭院的房舍,小院里种满了花,最多的当然是欧洲人最喜欢的绣球。并不算多的餐厅,总是坐满了喝咖啡晒太阳的人。店铺也不多,而且多是陶艺和铁艺店,成品相当古朴精美。

一道道白墙和一条条鹅卵石道路,就是白村的全部。“一个时光停顿的地方”,这个形容很恶俗,但在荷兰,白村和其他许多地方都是如此。

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一个家族的荣光与威权,远非这座城市的全部

书写传奇人物,该如何避免一味歌功颂德?

疯人院里岁月静好,只要你没有不满,也不会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