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腾讯医典

牙齿每天尝尽酸甜苦辣,但我们总是无情地伤害它。

牙齿这么金贵,别等到出现问题,才喊后悔。

下面10个伤害牙齿的坏习惯,现在就改掉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拿着牙刷,是不是就像握着钢锯一样,横着刷牙?
以后千万别这么做了!

长年累月,你会成功地将牙齿“锯”出一条很深的沟,导致牙齿敏感,遇到冷热刺激更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牙齿被“锯”出很深的沟。作者供图)
你刷牙是不是草草了事?

刷牙是个功夫活,除了方法要正确,每次还要刷够3分钟。

长时间敷衍的话,沉积在牙齿上的牙菌斑就会很难清理干净,慢慢就会引起蛀牙。

记住,你不是在敷衍牙医,而是在糊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买牙刷是不是就喜欢硬的?

硬毛牙刷容易损伤牙齿、牙龈,时间久了会导致牙齿磨损、牙龈萎缩[1]。

买牙刷时可以摸一摸样品,选择刷毛偏软的牙刷。

牙刷一定要每3个月换一次!

超期服役的牙刷上,也会有菌斑沉积。

用它刷牙,还不如用马桶刷!


刷毛也会严重变形,清洁效率降低。

一年换下来的牙刷,花不了你100块钱。但你把牙齿糟蹋坏了,看一次牙医要付出几十倍的代价,还要忍受痛苦。

早上刷牙,基本人人都能做到。

毕竟都是要脸的人,害怕一夜积攒的口臭伤人。

临睡前,不刷牙的理由总是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坏习惯对牙齿的伤害非常大!

当你睡觉时,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自洁能力变差,一夜醒来,你的嘴巴就像个垃圾桶,成群结队的细菌在里面开舞会。

尤其是睡前吃了零食或喝了牛奶,简直就是给细菌特供的自助夜宵。

它们会分解这些食物残渣,然后生产酸性物质,腐蚀牙齿。

睡前懒这么一下,活生生把你的樱桃小口变成垃圾桶!
吃肉、吃芹菜、吃金针菇等食物后难免塞牙,很多人会拿出牙签,张开嘴巴就是一顿猛如虎的暴力操作。

牙签那么粗,牙齿可受不了!

抠来抠去,食物渣子还挤在牙齿之间不肯出来,牙齿倒是遭了殃。

时间久了,可能会导致牙龈萎缩[2]。


都2021年了,别再用牙签了,还是用牙线吧!

会正确使用牙线,是一名新时代干饭人的必备技能哦。

第一步:取出一小段牙线

第二步:把牙线缠在手指上
第三步:轻轻滑入两颗牙齿之间,上下滑动

碳酸饮料、瓶装果汁等,平时偶尔喝一点不碍事,但经常喝可能会导致牙齿被腐蚀变色、脱矿变脆[3]。

至于让你变胖,就不是我们牙医管得了的。

总之,少喝点甜饮料吧,你的牙齿和全身都会感激你。

偶尔喝一次,记得喝完漱口。

很多人非常爱吃甜食,特别是果丹皮、巧克力这些粘了吧唧的,经常会粘在牙齿表面,再灵巧的舌头都舔不掉它们。
如果吃完不及时漱口或刷牙,粘在牙上的甜食残渣就会成为细菌的食物,被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进而腐蚀牙齿,大大增加牙齿龋坏的风险。

生活这么苦,需要一点甜。

但一点就够了,千万别多吃,吃完要漱口!

喝啤酒没找到开瓶器?拿牙咬!

手劲小拧不开矿泉水瓶?拿牙拧!

食品包装袋撕不开?拿牙撕!

缝完衣服没找到剪刀?用牙把线咬断!


你的牙齿不是万能工具!

这样做看似方便,但久而久之,牙齿会出现看不见的裂纹(牙隐裂),甚至突然崩碎。

人的习惯有多可怕?牙齿是最知道的。

因为有的人总习惯用一侧的牙齿嚼东西,这一侧牙齿往往会磨损严重。另一侧牙齿磨损较轻,导致两侧牙齿磨损不对称,时间久了,脸看上去也会变歪。用进废退就是这个道理。

要有意识地用两侧牙齿交替咀嚼食物,不能只临幸一边哦。
从不洗牙,也不看牙医,对牙齿的伤害最大!

偶然看到牙上有个小黑点(轻微龋齿),但你没在意,拖着拖着就可能变成蛀牙。现在看牙可贵了,真是折了牙齿又赔钱呀!

还有人觉得,“洗牙就是骗钱”,结果牙结石越积越多,压迫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最终牙齿一颗一颗脱落。

洗牙能及时清理掉牙齿表面的结石,避免牙龈炎、牙周炎和牙齿松动脱落。

至于“洗牙会把牙齿磨薄”,纯属谣言!

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每半年洗一次牙,可以提前在网上预约挂号,也可以去正规口腔诊所。

这10个坏习惯你中了几个?

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也欢迎分享这篇文章

给你身边不爱护牙齿的人参考文献

[1]Bado FMR, Rebustini F, Azzi RG, Ferreira LCM, Souza GA, Jamieson L, Mialhe FL.Cien Saude Colet.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Self-efficacy Scale to Brush Teeth at Night. 2020 Nov;25(11):4401-4410.

[2]Akhionbare O, Ehizele AO. Use of dental floss: opinion of present and future oral health workers. Odontostomatol Trop. 2016 Dec;39(156):40-8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