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地探访

“天福惊雷震四海,昆嵛贞杰炳千秋。”这是血洒昆嵛山的红军游击队队员刘福考故居大门上的楹联,跨越80余年,宁死不当俘虏、砍头也不怕的革命战士形象愈发变得鲜活起来。

刘福考烈士证明书。

刘福考,原名刘振海,1915年出生在文登界石镇阎家泊子村,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参加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暴动。1936年7月底,在战斗中为掩护队友不幸中弹,英勇就义,年仅21岁。

烈士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处处闪耀着耀眼的光辉。

4月22日一大早,在刘福考的叔弟刘振洋老人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刘福考烈士的故居——一栋保留着上世纪面貌的老屋。

抬头可见墙壁上挂着刘福考的画像,年轻却坚毅的目光注视着远方,似无声地讲述着过往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福考烈士故居。

刘福考出生的文登界石镇阎家泊子村,位于烟威两地交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土地革命时期便是红军游击队最活跃的地方。在身为地下交通员的父亲刘明达的影响下,刘福考20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敌对势力采取各种手段妄图彻底扑灭胶东革命的火焰。根据当时的情况,刘福考和游击队队员们采取分散与集中、秘密与公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反“清剿”战斗。

为支持中共胶东临时特委各项工作的开展,扩大党的影响,在反“清剿”的同时,刘福考和队友们还经常主动袭击敌人,对地方上一些与敌人串通一气、作恶多端的反动分子,予以坚决打击。

当时,“狗腿子”江全德作恶多端,鱼肉百姓不说,还到处探听地下党员和游击队员的消息,为敌人提供情报。

为此,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决定除掉江全德。1936年7月31日,刘福考一行游击队员趁着朦胧夜色潜入江全德住处,成功除掉江全德。在返程途中,游击小分队遭遇敌人伏击,刘福考腰部中弹负伤。在掩护游击小分队突围时,他又连中两弹,肠子流了出来。

为了不当俘虏,枪不落在敌人手里,刘福考一手捂住伤口,另一只手用力扒土埋藏枪支,然后拖着重伤的身躯,向姜家泊子村边的一处孤房爬去。刘福考挨近门口用力叫着,屋里被枪声惊醒的村民打开门,低头细看门前躺着的“血人”,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很快找来两个年轻人把刘福考送回家。

刘福考回到家,天还没有亮。他知道情况紧急,就强打精神断断续续向父亲刘明达讲了经过,最后让父亲把埋的枪找出来交给游击队,请求父亲用绳子勒死他。敌人密集的搜查,血肉模糊的儿子……刘福考的父亲不舍得下手,决定将刘福考背到村前的玉米地里躲避搜查。

不一会儿,敌人来到刘福考家中,逼问刘福考的下落。无果后,便开始在村里漫山遍野地搜查。听说敌人涌进了玉米地,却没找到刘福考,父亲便赶忙奔过去找寻。

地边的枯井传来声响,刘福考就在这里。此刻,敌人仍在搜查。刘福考的父亲找了根绳子把儿子从井里“拔”了上来,背到了草木茂盛的祖茔地。7月底天气炎热,在炙烤和来回转移中,刘福考的伤口早已化脓感染,奄奄一息。

这时,刘福考再次示意父亲赶快动手。然而即使已明白儿子伤重确实活不成了,刘福考的父亲仍旧无法下手,咬碎了嘴唇,为儿子拴好绳子,含泪转身离开了茔地。此时,不死心的“清剿”队折返回村,顺着血迹,追到刘家祖茔,老远看到,刘福考躺在斜坡上。走近一看,刘福考脖子套着绳子,才知道他已自缢而亡。

抓不到活人,敌人连尸体也不肯放过,残忍地用铡刀将刘福考的头颅割下,挂到了汪疃集悬首示众。这时的刘福考,年仅21岁。

如今,在界石镇阎家泊子村,“刘福考烈士故居”作为一处红色地标仍旧屹立,向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诉说着这位革命英烈的光荣事迹,并源源不断地迸发激励后人奋勇前进的力量。

■亲历故事

革命英雄刘福考之遗孀王淑贞——

“带着丈夫的遗愿,继续走他未走完的路”

王淑贞传递情报用的珠钗。纪哲 摄

我丈夫牺牲的那天,是1936年7月底。那年,我俩刚结婚两年,我20岁,闺女两虚岁。那会儿,我怀胎七月,正挺着大肚子在娘家。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福考的妹妹跑到我妈家“哐哐”敲门,告诉我,他被敌人杀害了。我挺着肚子摸黑跟小姑子回家,看见婆婆拼命抢回的福考的头颅,听他们哭着喊着和我说事情的经过。

把福考安葬后,我在他坟前立誓:一定要把儿女抚养成人,继续走丈夫没有走完的路。1939年,我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入党动机那一栏写了两句话:一是要为丈夫报仇,二是想要过上幸福的生活。我原名叫王国兰,入党后改叫王淑贞。

根据党组织的要求,我秘密为党传递情报。当时地下党组织为了保证革命胜利,全部都是单线联系,我公公也是党的地下交通员,但我俩互相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为了保证安全快速传递情报,也为了对方安全考虑,我和公婆分了家,带着孩子自立门户。

我送信的地点在阎家泊子村外三里地一处小山庙上。把信放在小山庙旁的石窝子里,就算完成任务。当时敌人多,为了掩人耳目,白天,我背着篓子,假装去山上挖野菜;晚上,我就背着筐,里面放上香、黄纸,有人问我,我就装疯卖傻,说是去给福考上坟。就这样,重要情报才得以一次次准确无误送达。

那时候,山上什么动物都有,晚上走在山里,四处都是野兽的叫声。但我不怕这些,最怕的是被人怀疑、盘问。为了送信成功,我想过好多招,还装疯卖傻过一段时间。

后来,我担任过阎家泊子村青救会长、妇救会长、妇女主任。(记者 宫子媛 整理)

■记者手记

用奋斗向英烈致敬

本报记者采访王淑贞(右)。

昆嵛山红军游击队里,有许多像刘福考一样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战士,他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也有太多像王淑贞一样的共产党员,舍小家为大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人民。在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致敬英烈,让信念之光不灭。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英烈们的事迹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被重温、被铭记,我们也被这些事迹所深深感染,从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力量,激励自己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矢志不渝。

致敬英烈,汲取奋进力量。眼下,在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中,我们更需要纪念和致敬英雄,在英雄的事迹中找到洗礼心灵、武装头脑的力量,在致敬中不断奋进,实现理想和信仰的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zhuan发让更多人知道~~

签审:马春红

审核:刘倩倩

编辑:张晓凤

文字、摄影记者:张萌

|声明:原创作品|

版权归威海日报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