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与无限的潜能,抱有一份希望与决心,笃定与坚韧,才能让它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华。纵观王立群先生的一生,前半生的坎坷跌宕与后半生的光芒万丈交相辉映,痴迷与磨砺造就传奇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人从《百家讲坛》与王立群先生相识,他深入浅出地解读、鞭辟入里的分析和风趣幽默的讲述,让百家讲坛拥有了一段收视屠屏的璀璨岁月,也让厚重难懂的《史记》第一次摆脱了曲高和寡,也让一个个历史人物变得有了鲜活的血肉与温度,也让观众近距离与他接触感受其中的真谛。

求学之路:学海无涯苦作舟

安徽省六安市是王立群的出生地,从小在河南开封市求学,河南也算是他的第二个故乡。而他在求学的这条路上走得也十分艰难,追逐梦想与成功的道路没有一条是平坦舒适的。

只有那些不畏艰难沿着陡峭山路去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可能抵达光辉的顶点,看到胜利的曙光。而对于王立群来说求学路并不容易,命运与成功总是擦肩而过。

小升初那一年成绩名列前茅的他,本应该上个理想的初中,可谁知种种原因没能如期入学,后来被一所民办学校录取时,却因高昂的学费,再次与求学失之交臂,自己只能选择苦力工作维持生活,再苦也得坚持。终于,一年多的坚持让他获得解脱。

他像其他人一样参加了当年的高考,报考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但由于政审等原因,王立群没能如愿进入大学,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到附近一所小学当教师,到后来成为一名中学教师,这样的生活他坚持了14年。

而立那年也是国家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当他想完成自己的大学梦,可惜自己无缘当年那场高考,在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考试,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考取研究生,经过一年的努力最终被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录取,大学梦终究得以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命运多舛人生坎坷,在获取知识的过程总是漫长而成功充满艰辛,书山之中,学海之中,古代圣人尚且如此,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王立群教授年少时与心仪大学失之交臂,通过经年累月的不断学习蓄势待发,他也因常年累积而越来越有文化底蕴与文化修养。

治学史:痴迷于《史记》,成就于自我

唯有读史,可获得观古今;唯有读史,使人心灵睿智。激起王立群先生对古代文学狂热的是《史记》,在《百家论坛》他面向观众讲述的是《史记》这本书籍,对王立群教授而言深受启迪。

在小学当教师的王立群第一次接触到《史记》这本书,刚开始他的学生将图书馆里的书籍砸坏,学校仅有的一部《史记》被学生当作“四旧”扔在了院子里,而王立群趁着月色将丢弃的书籍捡回了家,开始了他的阅读之旅。

《史记》相伴于他多年,当他研究生毕业时毅然选择留校,在河南大学开设的第一门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随后24年的光阴,他由原来的讲师变为了教授再到博士生导师,身份一直在变,不变的是他对《史记》从一而终的喜爱与痴迷。

2006年,他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论坛》栏目,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系列人物并出版相关图书,也获得 “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的称号,是十年来连续在《百家讲坛》节目中担任主讲人的学者,对史书的痴迷与热爱,表现出了很深的文化素养和浓浓的书卷气息,让更多观众喜欢上了温文儒雅、严谨较真的王立群,也喜欢上了古代文学。

文人修养:谦谦君子之风

无丝竹之悦耳,无案牍之劳形。王立群渊博的学识深深折服百姓,有着独特的魅力,文史兼美,能旁征博引,还能古今结合,通俗易懂,娓娓道来,十分贴切观众生活,瞬间让我古文学“活”起来,在这几十年载中温情敬畏,守护传统,传承文化。

“以自身的学识影响他人,以古文学文化为人生导向”的信念;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毕生的追求。他是百姓与古文化的桥梁,触摸古人的心灵与心跳,沟通了历史文化与社会大众,促进了社会教育和文化普及,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在《中国诗词大会》热播节目中古稀之年的王立群位居嘉宾之首,有风度、有颜值、言谈举止之间展现君子之风,王立群教授作为古代文学学者,在节目中侃侃而谈中国诗词及其背后故事,让选手和电视机前的我们更是感到了满满的敬佩与亲切。

把学问做好不易,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让大众共享学术成果更不易。时间弹指一挥间,王立群教授讲述了超过300期历史故事,而他不止于此,用一年的时间讲完100首精心挑选的诗词,抛弃了简单的说辞,摒弃了刻板的语言,均为脍炙人口之作。

坚守如初:不畏疾病毅然坚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无数痛苦地磨砺,才可绽放得如此洒脱。2008年王立群教授因积劳成疾在北京做手术,超负荷工作的他,多次进行心脏手术,在他身体内装了6个心脏支架,即便如此,他都没顾及自己身体的安危,惦记着3篇硕士毕业论文,转院后坚持在病床前指导自己学生修改论文,让学生感动不已,所谓言传身教也莫过于此。

在学生眼中,他就是“负责”“专注”这两个词的注脚,年迈古稀的他克服疾病的困扰献身于教育事业,在他看来,留下有益的成品,供人反复汲取研读,尽了师者之职,坚守身为教师的职责,沉浮的历程,决然的师心,这是王立群教授带给我们的。

人天生有惰性,真正做到自律并非易事退休后仍在努力,依然笔耕不辍,继续为历史文化做贡献,而这样的执念与坚守,越是靠近,越是叫人心生敬仰。社会需要他,也需要像他这样的人。

天道酬勤,也许我们付出的每一份努力,并不能百分之百地获得回报,但我们始终相信,上天终会眷顾每一位勤奋者。

水是眼波横,眉是山峰聚,诗词只是一种介质,诗词背后的文化、精神、故事,才是应当领会的真谛。

百读诗词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因为诗词让我笑得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