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平台,拥抱大舞台。

5月13日,第二十届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Science Council of Asia Conference,简称SCA Conference)在广州南沙开幕。大会以“新材料时代:为可持续发展社会而创新”为主题,深入讨论了可持续发展与材料创新,推动亚洲实现跨国界、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更好融入世界科学网络、共建全球科学发展共同体。

今年的大会首次采用“现场+网络”的方式召开,亚洲科学理事会14个会员组织的30余名负责人和代表参会,中外科技界的著名专家学者70余位嘉宾出席会议并作报告,大会共吸引了来自亚洲及全球各地的70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参会。

大湾区在广州南沙拥抱世界。提振全球经济发展信心、助力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提升广州国际化城市形象,疫情下的全球盛会弥足珍贵,更凸显了南沙加快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以科技创新谋划建设大平台,加快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速走向世界的决心。

大平台需要空间承载,加速高端要素与人才流动;大平台需要产业支撑,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发力;大平台需要创新合作,在更广阔的舞台展现科技力量的无限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是亚洲科学理事会成立20周年,也是继2008年在中国青岛举办大会后,第二次在国内举行。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谢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亚洲科学理事会认为南沙已具备了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的条件,所以选择把此次会议放在南沙召开。

活动现场。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将于今年底在南沙召开,同时,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也将落户南沙,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南沙将成为重要一环。

谢明指出,目前南沙正从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发展成为交通中心、金融中心和产业中心,正是由于南沙具备了这些众多优势,除了大湾区科学论坛,还包括CNBC全球科技大会等全球范围内的高端科学论坛都在南沙召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高端学术会议在南沙召开。

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SCA Conference)是SCA一年一度的科学机构与科学家聚集的大会,旨在就亚洲地区共同的科学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交流合作平台。自2015年联合国发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以来,大会研讨重点放在了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介绍,许多松山湖实验室的项目企业也在南沙落地,南沙与松山湖的科创联动非常紧密,他认为这得益于南沙近年来持续提升科创生态。“这类高端会议有利于科学家寻找合作空间,碰撞思维,同时这些议题也能帮助企业寻找行业新的机遇,进而推动科研成果加速转化,对南沙、广州乃至大湾区的产业升级都很有帮助。”汪卫华说。

在会场附近,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4月30日,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酒店主楼地下室实现冲出“正负零”目标,正式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在2022年9月底完工并交付使用后,将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和广州市承办的重要国际性会议。会址建成后,其全球年会将稳定在南沙举办。

在明珠湾起步区灵山岛尖东侧,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选址于此。南沙将以论坛永久会址为基础和核心,打造出一个与“金融岛”相得益彰的“科学岛”。科学论坛将成为明珠科学园科技交流功能的重要渠道和展示窗口,也将和国际金融岛实现深度互动,激发“科技+金融”双轮驱动效应。

高端论坛加速落户南沙,南沙湾区门户枢纽地位彰显。

近年来,南沙建成了华南规模最大单体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超百万标箱,成为国际枢纽大港。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加快形成。落户广州期货交易所、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等重大金融平台,门户枢纽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显著提升。国际金融论坛(IFF)、CNBC全球科技大会等重要活动推动南沙建设大湾区国际交往中心新平台。

以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为例,大湾区科学论坛将为南沙带来什么?来看它的发起单位——“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联盟由中科院发起成立,是首个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由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科研机构、大学和国际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综合性、实质性国际科技组织。这也意味着,论坛的召开不仅是为南沙带来机遇,更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本次会议主旨报告环节由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院士主持、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兼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晓明研究员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原副校长吕坚院士、霍尼韦尔公司PMT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Gavin Towler院士、世界材料论坛副主席Victoire de MARGERIE教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院士、马来西亚大学K Sudesh KUMAR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院士、东京大学执行副校长兼当代日本研究中心主任Sawako SHIRAHASE教授九位嘉宾分别从新冠疫情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可持续社会的精英、碳中和目标下的材料创新、可循环经济与环保材料、原子制造与纳米新材料、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降解材料、量子计算应用的拓扑材料、生物与信息融合技术的材料创新、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九个方面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据了解,本次大会设六个分论坛,分别以先进能源材料、材料设计前沿、绿色智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可持续性社会多样性和性别平等、农业与当地社区的智慧变革为主题开展深入研讨与交流。这些主题与南沙的产业同样息息相关。

谢明表示,南沙已集聚了航空航天产业、海洋产业、第三代半导体等一大批原始创新链。同时,南沙拥有广阔的产业空间,科技创新主体持续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此外,在资本链方面南沙也在积极布局,一系列产业基金加快在南沙落地,也将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例如,汽车制造业是南沙新区的优势产业,数据显示,汽车制造业产值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已形成“北部、中部、南部”三大造车区块。当前,南沙正着力增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能级,以广汽丰田为龙头,推动南沙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方向拓展,推动传统汽车产业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优先支持面向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和人工智能的先进半导体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集群发展。

以晶科、爱思威为代表,以联晶智能、芯聚能为龙头,目前南沙已形成了从晶圆生产到芯片设计、封装及应用的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为3000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芯”能量。

除此之外,南沙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据了解,吉利科技集团拟在南沙设立其全国唯一航天业务集团总部,与中科宇航等企业形成“上游火箭+中游卫星+下游应用”的产业链力量,助力南沙打造成为中国航天第三极。南沙生物医药产业经过了几年的厚积薄发,呈现出持续进阶、后劲十足的良好态势。目前,已集聚200多家优质生物医药企业,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科创平台的加速建设。目前,南沙“1+1+3+N”科创平台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一系列大院大所大装置的进入加速了产业升级。当前,南沙正持续引入各类创新资源,加大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力度,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全力把南沙科学城打造成为国家原始创新的发源地、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应用人才的集聚高地和前沿科学研究的创新高地,建设百年科学城。

遵循“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南沙坚持“四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发展、协同发力,强化系统谋划、重点攻关,积极构建形成“三创”(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活跃、创新机制高效)的良好生态。

近日,南沙区党政代表团赴番禺区考察。

与以往纯粹的交流活动不一样的是,本次考察活动中,两区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粤港澳合作和对外开放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基本实现了区域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各类要素资源高效便捷流动,打造开放型区域协同发展共同体。

科创合作正成为南沙加速打造区域协调发展共同体的一个探路者。“应该通过不断开放和改革创新,围绕珠三角制造业转型,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认为,南沙科学城就是广州开创的新赛道形成的战略布局,广州大学城应当在成果转化方面加强与南沙科学城合作。

广州“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到,广州把优化提升科技创新布局摆在了首位。在“科创蓝图”中勾勒出了一条承载广州未来经济发展引擎的主脉络——科技创新轴。

视线向北,黄埔提出与南沙科学城共同推动5G和量子通信等新基建互联互通,开通了从中新广州知识城到南沙全球第一条无人驾驶航线,南沙提出强化南沙科学城与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关键科技创新节点互联互通,黄埔南沙的合作将加速广州东部南部创新经济“两极”格局的形成。

今年,广州市政府、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实施《南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南沙正通过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速成为广深合作桥头堡。

从大湾区内部看,深圳前海与空港新城、东莞滨海湾新区、广州南沙新区、中山翠亨新区、珠海横琴新区自东向西沿海分布,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环内湾区域,高端要素与创新资源正加速集聚于此。

南沙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抢抓深中通道建设机遇,优化调整万顷沙南部区域规划,积极承接广深科技创新、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等优质资源,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创新经济、海洋经济。万顷沙南部区域是深中高速、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南沙港铁路等多条重要交通网络的必经之地。

此外,加强南沙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联动发展,打造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加强与前海、横琴、翠亨、顺德、南海等周边区域合作,推动环内湾地区率先实现一体化。

南沙提出要牢牢把握“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发展重大机遇,以推动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关键,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韩有军博士已在南沙深耕了8年。“我们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合作,成功申报了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韩有军介绍,南沙的区位优势,使其短时间内就能把松山湖的研究成果付诸中试阶段,为大湾区的整车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随着南沙科学城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韩有军希冀其为大湾区的科创合作增添一份新力量。

【撰文】柳时强 黄舒旻

【作者】 柳时强;黄舒旻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