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连接起一水两岸,也连接起过去、现在和未来。桥上走过的是东西南北的人们,或疾或徐的步履。桥下淌过的是春夏秋冬的日夜,或深或浅的流水。

在婺源清华镇,就有这么一座桥,卧于青山绿水之间,串联起乡镇与田园,串联起数百年的历史云烟。它见证了这片山水的旧貌换新颜,更见证了这里乡民生活的巨大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座桥,名为彩虹桥,始建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成为婺源地区最古老的桥梁之一。

关于它的兴建、设计理念与建筑科学,以及建成后周围的整体景观,藏在一个个故事之中,而这些故事又彰显着人文关怀。

古时,彩虹桥所在的清华镇,是婺源通往徽州府的交通要道。在距离彩虹桥约40米处,曾建有一座独木桥,每到夏季洪水泛滥时,都会将木桥冲毁,两岸的村民深受其苦。

当地婺女庙中有一个济祥和尚,和一位名叫胡永班的工匠,曾多次目睹独木桥被冲毁,行人往来不便的情景。于是,两人发愿,要为乡亲们建造一座稳固的桥梁,解决通行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定决心后,济祥和尚开始云游四方,到处化缘,其间所经历的风霜雨雪,冷暖自知。整整三年后,他终于筹集到一笔用于建桥的巨大善款。

有了建桥的资金后,胡永班负责桥梁的设计,组织人力认真施工,并始终同所有工匠一起劳作在工地前线,想方设法使桥梁既美观大方,又坚固耐用,而且易于维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年后,这座桥终于即将顺利完工。因为它倾注了大家的大量心血,所以当时有许多文人墨客,纷纷给它取了很多意蕴丰富的名字,无奈都没有被村人认可。

相传,就在工匠们开始把最后的几片青瓦封盖在桥顶时,不远处的山水之间,一道雨后的彩虹映入大家的眼帘:

山峦与彩虹相偎依,天空如洗,古树青翠欲滴,再看看倒映在水面的廊桥,显得分外古朴典雅,这一切景致,美丽如画。

彩虹在婺源人心中象征吉祥,所以济祥和尚与胡永班见此情景,取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意,把这座桥命名为“彩虹桥”,当时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如今,在彩虹桥的廊亭中,设有一处神龛,镇水之神大禹居中,济祥与胡永班两人的神位分列左右。村民们祈愿大禹镇住洪水,护桥安全;也感念两位先贤的恩德,俎豆千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僧人济祥与工匠胡永班,一位“拉赞助”,一位“包工程”,他们为乡民谋福祉的崇高品格,令人钦佩,也确实值得后代子孙的铭记与感恩。

对于清华镇的乡民来说,乃至对于整个婺源地区的乡民来说,800余岁的彩虹桥,就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最有说服力的田野课堂。

彩虹桥为木石结构,全长140米,有6个桥墩,5个桥孔,每墩上建有一亭,每孔间建有长廊。六亭五廊,构成了彩虹桥独特的桥身。

从建成至今,彩虹桥已经历了河水800多个春夏秋冬的日夜冲刷,却依旧巍然屹立,风貌如故、坚固如初,这其中到底藏着哪些秘密呢?

其实,从彩虹桥的设计开始,工匠胡永班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这种智慧体现在桥身之外,更集中体现于桥梁本身。

第一,胡永班在桥下游约30米处,设计了一道拦水坝以抬高水位,同时将桥梁建在最宽的河面上,这两大举措,都有利于减慢洪水的流速,缓解洪水对桥身造成的压力。

第二,桥墩的设计成为整座桥的关键,也是最具科技含量的地方。胡永班把桥墩设计成半船形,分水尖窄小锐利,便于分洪和抵御水中原木的撞击。

第三,桥墩选用青条石和沙石砌成,青石长短不一、石石相钳,青石内部用沙石填充,如此一来,青石与沙石结合得紧密牢固,丝丝相扣,避免了洪水冲击出现缝隙的隐患。

第四,根据各桥孔之间的水流量,合理设计桥墩间距。水流量大的地方,墩距较大,反之则小。这样有利于泄洪,同时也能减小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力。

第五,胡永班把桥面设计成木质结构,把亭廊设计成独立结构,毁坏一处,就只需修那一处,而不需要修理整座桥,这就为日后的维修节省了许多费用。

在婺源众多的桥梁中,彩虹桥,正是凭借极富科技含量的建筑艺术、高超的设计建造水准,而独领风骚,成为徽州最古老的廊桥,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之一”。

彩虹桥,见证了学子进京赶考的意气风发,也见证了徽商外出经商的自信或忐忑,见证了农人风调雨顺的美好祈愿,也见证了官员赴任的匆忙脚步,与告老还乡的如释重负。

历经800多年的风风雨雨,彩虹桥,居然得以完好如初地保存下来,简直堪称奇迹。这既要归功于胡永班的精心设计,也要归功于当地村民世代的守护与维修。

@风月书旅,文化旅行者,签约撰稿人!江山风月,书旅人生!@风月书旅,带你赏阅别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