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投资为何依旧低迷?

文/钟正生

发于2021.5.17总第995期《中国新闻周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图虫创意

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促进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尽快恢复”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抓手之一。2021年一季度,中国与生产相关的主要经济指标的两年复合增速,均达到甚至超过了2019年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但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两年复合增速仅为2.7%,显著低于2019年的5.4%。其中,又以制造业投资拖累最大,一季度两年复合增速-1.5%,远低于2019年的3.1%。

当前制造业投资依旧低迷的原因有三:

一是制造业投资的修复本身具有滞后性。制造业的终端需求对应出口、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本轮疫后复苏中,在出口带动下,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在2020年4月就反弹到5%,9月达到7.6%,显著超出疫情前水平;2020年四季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升至78.4%,仅略低于2017年四季度高位。从上市制造业企业资本开支数据看,其同比增速在今年一季度的两年复合增速已出现显著攀升。考虑到资本开支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之间,通常存在一到二个季度的时滞,可以说中国制造业投资的先行指标已出现上行信号。

二是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影响企业投资信心。观察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三位学者编制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指数,截至今年4月该指数仍高达482,远高于1995~2011年间的平均值100。制造业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比超过80%,而民间投资对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颇为敏感。历史上,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攀升时,制造业投资往往表现不佳。相比扩大生产、提高产能利用率,民营企业做出投资扩张的决策要审慎许多,因为从投资决策到新产能落地往往需要一年左右时间,如果需求改善不能持续较长时间,企业很可能在投资中受损。本轮制造业景气改善主要受出口拉动,出口改善又主要源于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差异。随着欧美疫苗接种加速推进,中国出口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能在何种程度上持续,是制造业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的一环。此外,“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硬性目标下,高碳产能的退出以及清洁能源相关投资百亿级的增长均可预见。但目前对其实现路径缺乏细化部署,甚至在执行层面有政策层层加码的趋向,亦可能造成部分企业现阶段不敢贸然投资。

三是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影响制造业盈利能力。截至今年5月7日,南华工业品指数较去年10月底涨幅达45.5%,钢铁、有色、煤炭、石油等工业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这对下游制造业企业造成双重挤压:一方面,本轮出口外需主要对偏中上游的装备制造业产生拉动,而对下游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拉动不明显,其本身生产扩张就较为有限;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经由景气较高的中游行业向下游传导较多,进一步削弱下游企业盈利。考虑到下游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更高,本轮大宗商品涨价对制造业投资信心的影响不容忽视。

综上,本轮中国制造业投资滞后修复的路径明确,制造业企业资本开支和资产扩张均已出现制造业投资上行的信号。不过,近年来制造业企业投资对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更加敏感,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演进,“碳达峰、碳中和”细化政策的加快落地,对增强制造业企业的投资信心会大有裨益。尽管对所谓大宗商品“超级周期”须持谨慎态度,但工业原材料价格暴涨仍是制约制造业投资潜能释放的重要因素,政策上须积极研究应对方案。

相关报道

比芯片断供更危险!影响中国战略制造业的工业大脑,全被外资掌控

中芯国际向ASML采购的11台光刻机终于交付了,由于这11台光刻机并不牵涉到任何美国技术,许多人认为华为有救了,但事实是,有了光刻机,依然救不了华为。

更加核心的因素是工业软件,在2020年,美国商务部出台的限制措施中提到,只要华为和供应商使用了美国的工业软件和生产设备就要受到制约。

工业软件,这个技术不仅影响着华为,在中国也是一项卡脖子技术。

有人或许无法理解,我国互联网企业实力雄厚,且都在做软件,怎么会被它卡脖子,甚至和芯片、光刻机一样要命?

先解释下什么是工业软件,简单概括,工业软件是制造业中的“大脑”。

用造车来举个例子,制造一辆汽车就需要大量的工业软件支撑,一辆再普通不过的汽车上,能够数得出来的装置,都和工业软件相关。

最基础的汽车动力装置内燃机,背后就站着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开发和测试技术的相关企业。比如发动机流动力学软件,发动机制造商在设计发动机时,需要通过这个软件,对发动机内部的燃烧进行详细的模拟分析。

再比如炎热的天气里,汽车空调必不可少。但汽车空调如何能够噪声最小化、化工反应器混合效率最大化等,也同样需要使用工业软件来进行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业文明不断发展,所有的机器都被装上了更加聪明“大脑”,所谓的“大脑”,就是工业软件,复杂的数学公式、严谨的物理知识、高精尖的计算机技术和庞大的工业数据共同组成了这个“大脑”,决定着最终落地产品的质量。

让华为和中兴栽了大跟头的 EDA软件,同样也是一款工业软件。

如果把芯片的生产分为设计芯片软件和生产芯片的硬件两部分,设计芯片的软件EDA毫无疑问就是“大脑”的角色。

EDA的市场份额被三大外资巨头牢牢垄断——德国西门子、美国GE、法国施耐德。为维持他们传统的垄断地位,三巨头疯狂并购世界上的工业软件公司,如2016年,西门子花费45亿美元收购了位列全球三大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DA的Mentor。

早在2018年,三大EDA软件厂商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4%,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更是超过95%。中金公司数据显示,中国十几家EDA公司,2018年合计销售额不过3.5亿元,全球市场份额仅为0.8%。

可以说,制造业的最核心技术其实就是工业软件,西方早早垄断了工业软件,如今来看可以说是釜底抽薪。

不过,中国也不会坐以待毙,4月底,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就表示,2021年将着力突破CAD、CAE等工业软件。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目前的困境也同样是机会,政府的支持,加之庞大的国内市场,意味着可能的广阔前景。如今着力发展CAD、CAE等工业软件,也是为了日后争取集成电路自主权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