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洲现代艺术之路》一书中,作者爱德华·沙利文将美洲艺术的时间线确定为1910年至1960年,乃是因为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艺术关键事件,以及社会政治事件均与美洲审美意识的巨大转变有关,并深刻地影响着该地区艺术家的创作意识和探索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的艺术展览充分显示出:艺术家的决策方式、创作方式和作品推广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最著名的当数“军械库艺术展”。

1913年,美国画家与雕塑家协会在纽约曼哈顿区第25街和第26街之间的列克星敦大道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现代艺术展——“军械库艺 术展”。

▲不知名艺术家,1913年军械库艺术展海报

“军械库艺术展”为美国引进了欧洲最新的先锋艺术成 就。 正像作者所指出的那样:“军械库艺术展”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 军械库艺术展以史无前例的方式推动了艺术实验的发展。

而在1960年之后,新的艺术形式开始大量出现,波普艺术、观念主义、极简主义、装置艺术、录像艺术和行为艺术等构成了新的视觉艺术景观,预示着“当代性”进一步发展的新视角。 故1960年成为重要的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东尼奥·马鲁夫,第一届圣保罗双年展海报,1951年

作者在书中以其明确的构架和理念呈现出整个美洲现代艺术的特殊性、独特的视觉语言、审美和政治关切,在展现出文化差异性的同时,也强调历史发展的标准、模式和形式,并借此突出其多样性和共同点。

象征性与隐喻是现代艺术的特征,这种特征在南美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表现,与欧洲象征主义和新艺术运动相区别。

美洲的象征主义意象在本书第一章进行了论述,而颓废与救赎、神秘与怪诞、讽刺与夸张作为关键词与之联系。

拉丁美洲的民俗与异域文化也成了其现代象征艺术的有效资源,这些视觉艺术形式具有革命性,更富创造力和开放性。

▲塔西娜·都·亚玛瑞,《食人者》,1928

风景画是一个全球性的绘画主题,正如作者所写:

“风景也可以代表一种时代精神,可以表达土地、土地资源开发或保护的集体感,可以展现城市景观的变化。在最广义的层面上,风景也是集体认同的表现。”

本书的第二章通过各种风景画来简要讨论先验主义的情感遗产,揭示出风景绘画的象征性、地域性和情感性特征,并表达画家的某种精神状态或情绪,尤其是具有鲜明风格的加拿大七人画派,也以自然主义风景比照了具有图像志特征的现代主义城市风景。

▲丽贝卡·萨尔斯伯里·詹姆斯《陶斯之冬》(《棕熊牙和洋槐》),1948年

第三章的“黑色”既描述了黑人形象,也表述了黑人艺术家的作品,这形成了本地区具有肤色和种族特征的艺术现象,也令作者棘手,却又将之作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指出与之相关联的音乐、舞蹈等所具有的现代意义和原始意义。

第三章也叙述了与黑人群体密切相关的劳动与斗争、流亡与迁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雅各布·劳伦斯“迁徙系列”,57号作品:《女工最后到达北方》, 1940—1941年

社会参与成为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命题和行为特征,也显示出艺术一部分发展成为具有社会规模的艺术行动。

公共艺术成为应对复杂社会经济环境下的各种挑战的方式,因此通过一些大型艺术项目如壁画显示出现代社会意识和地域主义的形成。

这些以“跨境对话”为题,成为第四章与第五章的叙述内容,这两章也论及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纪实摄影。

▲萝拉· 阿尔瓦雷斯·布拉沃,《穷人之梦》,1935年

而几何简化和抽象 空间与形式的艺术又形成现代艺术的另外一种显象,几何抽象、 有机象或生物形态的抽象艺术,在第六章以“解放线:走向 抽象艺术形式”为题集中论述。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是最为复杂 和显著的艺术潮流,这部分以纽约学派为我们所熟知,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艺术家被作者有意强化叙述。

▲阿尔玛·托马斯,《黄与蓝》,1959年

第七章则以“立方体、球体和圆锥体:美洲的构造抽象”为题,继续论述几何抽象艺术的地域性表现,联系其传统艺术符号,对所形成的独特语汇进行归纳,也揭示出机器时代各种抽象艺术的实验与表现、建筑与建构形式的现象与关系。

第八章叙述了包括超现实主义者、“直觉”艺术家和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以及各种视觉艺术的形式。

▲卡梅隆·阿登·奎因,《三重奏2》,1951年

重视原生艺术的原因在于作者认为“灵性”艺术家的作品一直被认为是新兴艺术现代化的独特组成部分,而参考艺术家出发点所提供的文化线索和对他们自己过去(个人的,特别是民族的)视觉典故的挪用,则是理解美洲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基点。

作者主张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开放性地研究整个美洲的艺术和视觉形式的各种相互关联的现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南美洲,社会政治事件和高潮事件反映出动荡时代下的社会形势,共同塑造了本书拟定的时间段的“空间”,也导致了现代实验艺术和其他艺术的转变。

所以南美洲的艺术总是和社会政治紧密相连,创造的图像唤起人们对可见世界及物品的日常现实思考,由此形成了自身的特征,而被作者所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迭戈·里维拉,《武器分配》,1923—1928年,壁画

本书重点放在绘画作品上,着眼于整个西半球地区的艺术家和艺术作 品,也顺带介绍了摄影、雕塑和各种平面艺术,视野开阔,避 免主流和中心叙事。

而实际上,美洲20世纪艺术除去美国之外,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的一些艺术发展方向很少为我们所关注、所熟悉,也限于资料的匮乏和翻译的贫瘠,所以,就显出《美洲现代艺术之路》这本著作的价值:

有助于中国的艺术读者整体观察和理解20世纪上半叶的美洲艺术。

▲弗里达·卡洛,《戴荆棘和蜂鸟项链的自画像》, 1940年

本书从作品入手,旁征博引,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生动地介绍了美洲现代艺术的缘起,也表述了它和欧洲现代艺术的关联,呈现了美洲艺术与社会的全景图。

作者在书结尾写道:“最后,本书呈现了一种辛酸而又具有预示意义的现实。本书读者在社会政治领域所经历的现实,将在20世纪10年代末主导生活的许多方面。”

21世纪的20年代,它依然在引起我们的共鸣。这让我想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的形容:

“世界是一个医院,在我面前我看见身体和灵魂变形的人。”

▲戴维·阿尔法罗·西凯罗斯,《尖叫的回声》,1937年

当时的艺术家们还在崇高与卑微、肉欲与灵性、庸俗与清雅、信仰与否定、严肃与玩世、物质与精神、归顺与反抗等矛盾中苦苦思考……

但是,清醒与焦灼、迷惘与失落是他们挥不去也逃不脱的宿命,这也显示于美洲现代艺术的深切表达之中。

人们充满了焦虑和危机感,漂泊和乡愁成为人类共同的命运,正如艾略特在《空心人》的末尾所写:

世界就这样结束,世界就这样结束,世界就这样结束,不是砰的一响,而是呜咽一声。

《美洲现代艺术之路:

1910—1960年西半球艺术》

[美] 爱德华·沙利文 著

定价:158.00

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