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皮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个有心人,当然指的是央行,不是别人家的央行,而是我们自己家的央行,中国的央行。

功夫指的也不是别的,而是最近的资本市场的走势。在全球股市动荡加剧的今天,中国的A股再一次低开高走,走出了一波相对偏强行情,联想到今天是法定砸盘的魔咒日黑色星期四;联想到今天凌晨结束的美股的大跌;联想到昨天不尽人意的四月份的金融数据,A股的盘面应该已经呈现出未雨绸缪的雏形,所谓预判也就不过如此。

CPI是个风向标。CPI太高意味着通胀;而CPI过低意味着通缩,过高过低都不好,温和通胀最合适。

但是,世界上哪有最合适的事情。

美国4月份的CPI居然达到了4.2%,远超预期中的3.6%,达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峰值。大家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尽管一切皆在意料之中,但是美联储接下来会做出怎样的政策调整,恐怕三岁小孩都能想到,极端的情况就是加息。无论如何,宽松的货币政策都不可持续,这一天早晚要到来,饮鸩止渴,顾头不顾尾的日子本来也是不正常的。美国的通胀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不需要讨论,所以,美股的上涨空间也就不再需要讨论。

那么中国的CPI呢?

4月份,中国的CPI只有0.9%,单从这个数据看,根本不存在什么通胀,倒有可能通缩。但是谁都知道,中国的CPI是一头猪的CPI,4月份的CPI之所以如此低,主要的原因是猪肉价格大跌,如果刨去猪肉因素,核心CPI也在1.4%左右。而与此同时,PPI却创出了6.8%的新高,虽然PPI的上涨外围输入因素居高,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甚至引起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讨论,大家最担心的无非就是PPI向CPI的传导,常识是如此。不过,正如过去CPI高达5%以上,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不为所动一样,如今的CPI低到0.9%恐怕也不会是货币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毕竟经济复苏是脆弱的,实体经济还需金融政策的支持。换句话讲,过去不加息,今天也不会降息,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所谓正常的货币政策,眼下可以说让中国的决策层处在进退自如的主动状态。

客观地讲,中国通胀的基础并不坚硬。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货币政策没有大放水,没有造成流动性泛滥,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去年一季度二季度放水养鱼,但是7月以后事实上一直在收紧货币的总闸门。目前,M2已经从11.1%回落到8.1%,社融增幅也从13.1%回落到11.1%,这些增幅甚至低于2019年的水平。

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冲击,不少行业的经营状态非常糟糕,从业人员的收入是下降的,报复性消费只可能是一厢情愿,没有收入的增长所谓内需扩大也就是纸上谈兵,水中月,镜中花。

另外一方面,谁都知道,中国的产能过剩,几乎99%的行业都如此,涨价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这也是为什么PPI上涨那么多,CPI却只有那么点的原因,PPI和CPI的剪刀差会抵消企业的利润,让复苏之路一波三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中国货币政策强调不急转弯就是在打预防针,当然这针打的比较早,去年底就一直在打,效果早在股市上反映出来。A股先跌为敬,在全球市场屡创高点的时候已经率先调整三月有余,抱团股普遍腰折,风险释放是相对充分的。对于价值投资而言,投资就是一个低买高卖的过程,货币政策固然重要,但是影响的是短期,长期还是看估值,三个字,值不值。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