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手各执一个两头带有红绿两色的麻缨和嵌有铜钱的竹竿,伴着轻快的音乐节拍和着钱鞭击打出哗哗声,双脚跟着鼓点变换着十字步,眼神灵活地配合着身体的扭动……在闲暇的午后,黄羊村村民、就会聚在村部小院里“舞鞭弄棒”。这项看起来既像体育又像舞蹈的文娱活动,就是流行于中宁余丁乡黄羊村的“黄羊钱鞭”,在当地已流传了几百年。

图片来源新华社

“黄羊钱鞭”是一种集舞蹈、健身、体育和防身为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变迁,“黄羊钱鞭”逐渐演变为一种自娱自乐、强健体魄、美化生活、沟通情感、增强凝聚力的大众化民俗体育文化娱乐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银川新闻网

黄羊钱鞭之所以叫这个名,就是因为鞭两头系着两串铜钱。这两串铜钱的故事,有一个美好的寓意。黄羊钱鞭起源于明朝时期。据传,当时有一家境贫穷的少年呼娃,经常以给牧主放羊为生,因他生性伶俐,把羊放牧得膘肥体壮,在过年的时候经常可以得到牧主的赏钱。呼娃将赏钱拴在牧羊鞭上,左右前后甩动发出的劈哩啪啦、噌噌嚓嚓的声音很让呼娃满足,时间一长,鞭子快慢不同的响声不仅解除了呼娃放羊时的单调枯燥,也成了羊群左右移动或跑或站的信号,牧主也常让呼娃打这种鞭为自己取乐。呼娃本想用这种方式自娱自乐,祈求幸福,没想到模仿、追随、赞赏他的行动的人越来越多,久而久之,这种形式也就作为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仪式“被流传下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鞭”作为放牧工具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钱鞭舞以节奏明快、粗犷豪放、欢乐喜庆的风格一直在黄羊村一带广受欢迎,百姓也因此将其称为“黄羊钱鞭”。

图片来源学习强国

非遗的传承和保护离不开创新和发展。如今的“黄羊钱鞭”不仅在道具上进行了改良,如植物藤条长鞭换成了轻便耐用的PVC管,铜钱也被替换成了铁片,更重要的是在表演形式上也不断进行优化升级。

近几年,在诸多文化艺人的不断努力下,黄羊钱鞭又融合了素负盛名的吴起秧歌、安塞腰鼓的精华动作和现代舞的扭摆动作,套路也发展到现在的龙门阵、一字长蛇阵、二龙戏珠、剪梅花、四季发财、五福临门、蒜辫子、蛇蜕皮、龙盘柱等十几种,形成黄羊钱鞭更加欢快流畅,粗犷豪放的独家风格。

责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