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日,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的真相得到全面还原,来龙去脉得以厘清,公众高度关注的一系列疑问也得到了全面解答,沸腾多时的舆论也随之迅速平息。从一起个案发酵为举国关注的舆论热点,这起事件给公众留下了多方面的思考。

一位正值花季的少年在学校里猝然离世,家长和公众随之产生了强烈的疑问:他是怎么死的?他为什么死?事实上,学校和有关部门也正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调查侦查。在一所拥有3000余名学生、近千名住校学生的学校里调查一起突发坠亡事件,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时间。然而,焦灼的公众很快就失去了耐心。在全面的权威信息暂时缺失的情况下,各种小道消息、传闻、流言甚至谣言迅速滋生,在非理性情绪的助推之下,很快就呈现出爆炸式的蔓延态势。

在鼎沸的舆论中,一些广为传播的关键信息其实并没有经过调查核实,也不是涉事单位或者权威机构所发布,但被不少人采信。也有一些网友在真相未明的情况下就不加克制地宣泄负面情绪。在媒体还原的事件真相中,有一些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出事学生的班主任在辨认学生时候受到很大惊吓,情绪失控。“整个人都崩溃了,连路都走不动了”。由于情绪过于激动,她没有参与当天晚上跟家长的见面沟通。12日上午,班主任和出事学生的母亲一见面,双方就抱着跪在一起痛哭。然而在网络的指责声里,这位班主任对学生家长“避而不见”,仿佛有什么见不得人的隐情。这种舆论无疑会给这位老师造成很大的伤害,不知真相大白之后,一些“吃瓜群众”会否感到些许愧疚。

网络传播迅速高效,特别是社交网络上的传播,呈现出一种“链式反应”式的特征。如果在网络空间里缺乏信息真伪的甄别机制,网友本身也缺乏思考和判断能力,对一些传言不加甄别就轻信盲从,那么在网络舆论场里,一件本身并不复杂的事情,也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般的舆情后果。在这种新的传播场域中,权威信息应该争取更加及时、高效、有效,既要坚持自身的专业性,也应该多照顾公众关切,有的放矢地给予回应。比如在这起事件中,时间线、遗体处理问题都是舆论焦点,还有人质疑教育主管部门的发声是否足够权威。这些声音如果能够得到更具针对性的回应,相信可以更好地廓清谣言、取信于众。

这起事件格外令人痛心惋惜之处,是一位花季少年的生命永远都无法挽回了。在家长、同学和老师的描述里,他是一位阳光、开朗、自信的学生。但当他敞开心扉与好友网络聊天的时候,他心中的想法竟然是“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人们看见他的笑脸,看见他的考试成绩,更看见前方不远处的高考,却看不见他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怎样才能使孩子们更加快乐、幸福、身心健康地生活和成长,值得所有人深深地思考。

栏目主编:封寿炎 本文作者:风平 文字编辑:封寿炎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