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套刻刀、一张宣纸、一把小滚筒……吴思志在专心致志地刻画着一幅妃子拿着荔枝的画作,“一骑红尘妃子笑,原是茂名荔枝来”,荔枝文化是他创作的题材之一。5月11日上午,“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主题采访团来到茂名高州市,采访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州木刻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思志,了解高州木刻画的历史渊源、创作工序、成品美感。

吴思志木刻画作品:荔枝丰收图。

雕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刻的力度要均衡、手法要干脆,一旦在木板刻下去就很难逆转。”吴思志一边在演绎刻画的工序,一边讲解工序的要求。木刻画是以刀代笔的绘画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刀味与木味,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留下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吴思志认为,高州木刻画跟传统的农民版画明显不同的是,必须是特定的吉祥画类题材才可称为“高州木刻画”。2012年,高州木刻画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吴思志为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思志木刻画作品。

高州木刻画以岭南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由艺人雕木像、木牌转为雕木刻年画、神牌、门神、符咒等进行印刷演变而来,是高州民间艺术之一。原始版画材料多采用枝松木作为雕板,后改为采用三合板、五合板作雕板。

据资料记载,《石船丹灶》《笔架青峰》《龙窝古迹》《灵湫石岩》《高凉名山》等以名胜古迹为题材的木刻画就载入了清乾隆年间的《高州府志》。近代以来,高州先后有崔冠璋、张宗俊、卢西林、黄河清、谭耀华、梁光鹏、苏瑞长等一批与木刻画结缘的艺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创作了大量生活气息浓厚,饱含时代精神的作品,产生了不俗的影响力。

20世纪中后期,高州木刻画以其丰富的主题、接地气的民间工艺、强烈的渲染力崭露头角,作品除了在全国参展,还被送往瑞士、加拿大、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展出,引起国内乃至国际的瞩目。

“从采风、打稿、上稿,最后印出一张画,大概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吴思志说,要特别注意反手刻画的问题,画像雕刻在木板上,用纸印出来的方向跟原画是相反的。工序的讲究与精细,更显得高州木刻画的弥足珍贵。

【记者】杨金凤 杨建雄

【作者】 杨金凤;杨建雄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