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在诗中写道:“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自小便在文学方面展露出过人的才能,三岁能够诵诗词,五岁便能做文章,其亲朋好友皆道其终会是一个大文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说伴君如伴虎,在一个君主面前,忠心大过一切。我国古代王朝都通过战争胜利而来,而朱元璋便是如此,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草根”皇帝,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饱受疾苦,因元朝后期的暴虐统治,导致汉人苦不堪言。因元朝是蒙古族,他们便对汉族以及部分少数民族,十分苛刻。

朱元璋为逃离饥荒,就与自己的哥嫂侄儿分道扬镳。他在寺庙里当过孩童,帮和尚扫地,洗衣,做饭,这些苦在他幼年的时候就吃得不少,由于他童年遭受的磨难,影响他一辈子,导致他性格多疑,有很强的猜忌心理。他的皇位是白手起家,因此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帝王之位十分的“爱惜”。

当然,一个王朝的崛起自然少不了辅佐皇帝的功臣,许多君王为巩固自己的位置,便下令处死曾与自己一同出生入死的功臣之辈。由于朱元璋是农民出生,对于权力更是敏感。而他为加强皇权,大肆屠杀功臣,这也成为后人对其的诟病,认为能与朱元璋一同吃苦,却不能一起富贵。

他幼年遭受过很多苦,对于贪官也是痛恶至极,面对贪污之人更是严惩不贷,不管贪多贪少都会受到严厉的制裁,并用各种残酷的刑法以示官员。还创立锦衣卫来督察百官,锦衣卫的由来就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朝末期,朱元璋的才智被多人知晓,不少人都跑来投靠他,冯胜和傅友德就是其中两个。因傅友德在军事中也体现出不凡的才智,在开国将领中地位极高,朱元璋成功登上皇位时,他的功绩自然不容小觑。但其亦逃不过朱元璋的猜忌,认为他功高盖主,想尽办法想处死他。

由此引发“蓝玉案”,此案牵动上万人的身死,就算冯胜和傅友德战功赫赫被赐得有免死金牌也是难逃一死。朱元璋认为傅友德和蓝玉的关系亲密,有串通一气谋权篡位的嫌疑。

一次,朱元璋大摆宴席,请文武百官赴宴,在进门的时候发现傅友德的儿子没有佩戴剑囊,引起朱元璋不满,在宴席期间傅友德表现出对菜品的不满,更是惹火朱元璋。便暗中讽刺到:你儿子剑法不错啊。傅友德当然听出朱元璋的意思,当即便十分愤怒,出门斩下儿子的首级,扔到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嘲讽道:你怎么如此狠心?傅友德心寒,自己忠心耿耿追随你,却被你这样猜忌,便说:你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俩的命吗?现在就给你。说罢,傅友德自刎在朱元璋面前。对于朱元璋的这些行为,后人皆指责他的猜忌之心,都说朱元璋连为自己卖命的功臣都忍心杀害,实在残忍。

一个人站得越高,所顾及到的事情就越多,何况朱元璋还是农民出身,对于功高盖主的官员忌惮也是人之常情。尔后,辅佐朱元璋登基的功臣除汤和外,都无一幸免,他自知早已看清朱元璋,对于他的为人只能一起共苦,不能同甘。因此汤和早早的便将手中职权上交于他,自己不带一兵一卒,并且警示家人千万不要逾越,这才保命得以善终,功成身退,避免此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