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锡之1918—1994,山东平度蓼兰镇北张家丘人,生前为青岛卷烟厂工程师,曾任青岛服装中专和老年大学美术教师。擅长国画山水、人物和年画。

提起青岛卷烟厂的烟标设计师张锡之,现在除了该厂的老职工,恐怕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很少了。可是提起他设计的黄河、海滨、海棠、双马、宏图、葵花、青岛、黄海等牌香烟,知道的人可就太多了,有的是听过、见过,有的是买过、吸过。青岛、山东是这样,全国、甚至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是如此。张锡之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画作名扬天下,画者鲜为人知”的人。在撰写《青岛卷烟厂烟标集》一书中,我们曾被他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爱国奉献的高贵品质所感动,被他为青岛卷烟厂和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所折服。张先生1994年驾鹤西去,随着时间的推移,“青烟人”越来越由衷地敬佩和怀念他。

(一)

青岛卷烟厂的前身是大英(颐中)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 1952年1月被人民政府接收。张先生是人民政府接收该厂后的首位烟标设计者,而且一干就是32年,直到1984年退休。他一生到底设计了多少烟标,已无法知道。我们只知道经领导批准采用、并生产过的烟标牌号就有39个,占该厂同期被采用和生产烟标总数的62.2%。

张锡之设计烟标欣赏

张先生设计烟标不仅时间长、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影响大。他最早设计的黄河和海滨牌烟标,是一座里程碑,结束了该厂只生产外国香烟的屈辱历史,开创了生产我国自己牌号香烟的新纪元。“和平万岁”烟标,是张先生为纪念新中国建国十周年而设计的,红底金字,和平鸽、天安门,隆重热烈,是该厂历史上第一枚纪念标,极其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锡之设计烟标欣赏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张先生为纪念这一盛事而设计的宏图烟标,看似简约,实际上是大道至简、意境深远,至今五十多年了,仍在生产使用中。跃进桥牌香烟是张先生第一次象新闻报道一样,把青岛市的建设成就、城市变化搬上了烟标。

张锡之设计烟标欣赏

张先生设计的双马牌香烟是青岛和山东烟草史上第一个出口牌号,受到东欧各国的认可和追捧,还被罗马尼亚确定为国宴用烟。张先生设计的芙蓉牌香烟,在青岛卷烟厂多年未使用的情况下,被湖南常德卷烟厂看中。因芙蓉为湖南省的省花,湖南也被称为“芙蓉国”,所以芙蓉牌香烟在湖南生产销售有特别意义。该厂在未经与青岛卷烟厂协商的情况下,便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使用该商标,并生产多年。好在都是国有烟厂,在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的年代里,青岛卷烟厂也没有主张权利,所以既成了事实。如今,芙蓉已成了全国著名品牌“芙蓉王”的图案。张先生设计的“泰山”牌香烟,继承了老泰山香烟的风格,又为新 泰山香烟的诞生开辟了思路。如今新泰山成了山东中烟工业有限公司的名牌产品、主打品牌和系列产品。张先生设计绘制的很多烟标被后人收藏、欣赏、学习、临摹,成了难得的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锡之设计烟标欣赏

张先生设计的香烟牌号多次获奖。其中宏图牌在1988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银奖,1990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91年获1990年度山东省优质食品奖。双马牌1980年被评为国家轻工业部全国轻工业产品包装装潢优秀作品奖,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获西湖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1年被国家包装协会、装潢设计委员会评定为第六届华东地区包装装潢设计奖,1992年获首届山东省著名商标消费者评选组委会的首届山东省著名商标提名奖。

张先生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青岛卷烟厂的烟标设计工作。 全国从事烟标设计工作的人肯定不少,但是,张先生从事烟标设计时间之长、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是无人能比的。过去是这样,今后恐怕更难有人与之媲美。

黄河牌卷烟,是青岛解放后,自行设计的第一张烟标,也是张锡之设计的第一张烟标。

张锡之设计烟标欣赏

张先生对青岛卷烟厂的贡献是很大的。他设计绘制的烟标象桥梁、象纽带,把青岛卷烟厂和消费者联结起来。青岛卷烟厂是通过它介绍、宣传了自己的香烟品牌;消费者是通过它了解、认识了青岛卷烟厂。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促进生产。解放以来,青岛卷烟厂在满足社会需求、解决劳动就业、促进社会稳定、上交税收和利润、支援国家建设等方面贡献重大,张先生功不可没;青岛卷烟厂也曾雄居“上、青、天”之尊,赢得了社会和人们的尊重,张先生同样功不可没。

(二)

张锡之先生1918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县。7岁读私塾。12岁到青岛读书。1936年,中学肄业,18岁时就来到奉天路188号的祥瑞行美术印务馆(即现在辽宁路214号青岛印刷厂处)学习绘画。历经7年刻苦学习,到1943年,张先生就业来到颐中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当时该公司被日军没收,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归英美烟草公司),直到1984年退休。在同一个烟厂里,他却经历了新旧两种不同的时代。在新旧时代的对比中,张先生形成了自己爱憎分明的基因。

在旧时代的9年时间里,张先生在公司广告部当雇员。外国资本家及其走狗欺压工人的现实,激起他强烈蔑视和仇视。他坚持民族气节,坚决不画有损国家和民族内容的广告,坚决不向外国资本家极其走狗献媚,坚决不做有损祖国和人民的事。一些日本、英国老板及其把头附庸风雅,向他索画求字。张先生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实在推拖不掉,就画些花鸟草鱼以应付。对有“特殊要求”的,他都坚辞不画。一个日本把头曾想让他画偷袭珍珠港,而且报酬很高。张先生都以“不擅长”、“不会画”为由,推掉了。而工友们请张先生画画写字,他从来都是来者不拒,尽力为之,不收任何报酬。张先生常说,人不能有傲气,但绝不能没有傲骨。1945年抗战胜利后,英国老板曾解雇了张先生。后来又想将他召回,做临时工,油漆墙皮。面对这种歧视,张老宁愿赋闲在家,也坚辞不去。最后,英国老板不得不让他重新回到了公司广告部。

张锡之设计烟标欣赏

进入新时代,张先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通过他设计的烟标,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如黄河、群英会、和平万岁、宏伟、长征、雪山、前进、永春、宏图、延河、葵花、延塔等烟标。都是热情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中华民族的。张先生对青岛似乎情有独钟,设计绘制了很多赞美青岛的烟标,如栈桥、崂山泉、扇贝、黄海、青岛、海滨、跃进桥等,其中海滨、青岛、栈桥都是多次出现他设计的烟标上。张先生对自己家乡的爱实际上也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锡之设计烟标欣赏

张先生在文革中曾遭受劫难。在被误解、被诬陷、被批判、被侮辱、被斗争的时候,张先生没有悲观,没有失望。他坚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1966年的一天,造反派召开大会,宣读一封所谓人民来信,说张先生画的秦岭牌烟标是崇洋媚外。从烟标正面看,是一个头披纱巾向西望的外国女人;从烟标反面看秦岭二字的汉语拼音,是手写体的“望美”。据此,造反派说张先生是向往西方,向往美国。会后,张先生把从《人民画报》上翻拍下来秦岭照片找出来,放在办公桌上。工友们看后,明白了这完全是牵强附会的诬陷。后来,造反派贴出大字报,说紫罗兰是法国的国花,张先生设计的紫罗兰烟标以法国国花为图案,有政治问题,要他立马交代。张先生不慌不忙,马上找来字典,翻到紫罗兰字条,站在大字报前让工友们明白了紫罗兰根本不是法国的国花。造反派恼羞成怒,又贴出大字报说《玉叶》烟标反动至极,烟叶的图案是台湾的地图,两侧的花朵是国民党徽。接着又召开大会,批判张先生所谓的滔天罪行。批了半天,最后让他表态认罪。张先生只说了一句话:“《玉叶》是大英时期就有的烟标,怎么成了我的罪了”。工友们听后,哈哈大笑。张先生对造反派就是这样,“任你弱水三千,我只拣一瓢饮”,不着急,不生气。一句话、一本词典、一张照片就把造反派无中生有苦心编造的故事给拆招了。

可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张先生也有很着急、很生气的时候。大家记得破四旧的时候,造反派敲锣打鼓,挥舞手臂,高喊口号,来到了厂印刷车间资料室,把解放前日伪时期的玻璃制版,以及大英烟草公司时期的挂历和烟标,全部拿到院子里,砸了个“稀巴烂”。还按着张先生的头,反扭着他的胳膊,让他跪在地上,大批他保存“四旧”的罪行。这时张先生真急了,他两眼直勾勾地看着那些“稀巴烂”的资料,摇着头,不断呼喊着:“资料,那是历史资料啊!不可再得啊!”事后,张先生就像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患上唠叨病一样,逢人就说“资料,那是历史资料啊!不可再得啊!”。有的工友说,资料又不是你的,不要管那些闲事。张老满脸疑惑、很不理解地说“这怎么成了闲事哪!”多年过去后,大家才认识到那些“稀巴烂”资料的珍贵和不可再得;理解了张先生为什么患上“唠叨病”,为什么“管那些闲事”。可是晚了。张先生在文革中的这些遭遇和表现,后来成为笑谈,至今仍经常被烟厂老人提及。

(三)

张先生中等身材,脸庞清秀,目光温和,衣着朴素,操着一口浓重的平度乡音。工友们都很喜欢他。平时向他求字要画,他都是来者不拒。一位当年批过他的造反派想求张先生刻一方图章,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开了口。谁知张先生不计前嫌,认认真真仔仔细细把章刻好,送给了他。使得这位造反派内疚至今。一位工友回忆在1963年春天,张先生发现他拿着一本刚出版的《毛主席诗词》,非常喜欢,想借阅。这位工友也趁机把憋了很长时间、想请张老画画的想法说了出来。张老接过《毛主席诗词》,包上书皮,还认认真真用毛笔题写了书名。一周后,张先生还书时,这位工友看到了为自己画的《咏梅》,只见画上春光明媚、梅花怒放;铜干铁枝,苍劲有力。画的上方有张先生抄录的咏梅词。他惊喜异常。这幅画他珍藏至今。

张锡之设计烟标欣赏

张先生对工作非常认真、画风十分严谨。他设计绘制的烟标,往往都是反复酝酿、反复构思、反复试画。画后还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他设计双马烟标从1960年就开始了,当时是仿照大英烟公司的双马烟标设计的,虽然领导已批准,也投入生产了,但张先生总感到不理想。1967年,他又设计了一张双马烟标。烟标上是一红一黑两匹马比肩腾飞。可是造反派说“黑马在前、红马在后,有政治问题,不允许生产。

张锡之设计烟标欣赏

1970年,张先生借鉴徐悲鸿的《奔马》图再一次设计双马,终于获得成功。新双马栩栩如生、飘逸潇洒、刚劲有力,深受欢迎。张先生为此历经十年、三次绘制,可谓呕心沥血。

张锡之设计烟标欣赏

张先生设计泰山牌烟标时,曾经多次亲临泰山写生,画出的写生稿有几百份。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设计出的泰山烟标,也受到广泛好评。

张锡之作品 《井台会》 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印

张先生一生与绘画结下不解之缘,他在美术界知名度很高,佳作很多。上世纪60年代,他多幅年画就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市多次举行的美术展览会上,都有他的山水国画以及人物工笔展出。他画的年画《十八相送》和《小姑贤》可谓家喻户晓,曾被贴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壁上。

张锡之画作欣赏

上世纪80年代,他的作品曾入选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山东省美展和建国40周年画展,多幅山水画发表于《齐鲁画刊》、《长寿画刊》。1990年有多幅作品参加中国老年书画展,有16幅作品录入中国画研究院信息系统。

张锡之山水画作

张先生生前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青岛画院会员、中国老年书法研究会创作研究员、青岛老年职工书画研究会会员等。退休后曾任青岛服装中专和老年大学美术教师。可是你能想到,这样一位大师,曾经还是青岛卷烟厂的黑板报员吗?该厂印刷车间当年的一块黑板,曾是张先生经常光顾的地方。一位老工人清楚记得,1962年腊月二十九日上午的9时许,张先生在这块黑板上,用篆体写了“恭贺新春”四个大字,两边用彩笔各画了一个大红灯笼,灯笼上画有栩栩如生的莲花和大鲤鱼。最后又寥寥数笔,画了一个头戴棉帽的小胖男孩,正弯腰点一枚大爆竹,一个头扎羊角辫子的、用双手捂耳的小胖女孩站在身旁看。活灵活现,工友们纷纷来看。张先生面带笑容,连声说,画的不好,画的不好。不了解内情的人真的会认为张先生是一名黑板报员呢!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张锡之先生去世近30 年了,他设计绘制的烟标象朵朵梅花,到处绽放;似座座丰碑,矗立人间。祖国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赵玉华、苏家良两位年逾古稀的伉俪,十余年时间潜心于青岛市的烟标收藏、学习与研究。先后自费正式出版了《青岛卷烟厂烟标集》和《青岛的卷烟厂和烟标集》,分别详细介绍了青岛卷烟厂近百年的烟标和青岛市历史上四十余家烟厂的烟标。填补了青岛卷烟厂和青岛市烟草历史的空白。具有很强的史料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这两本书凝结了二位老人的汗水和心血,并被国家烟草博物馆、青岛图书馆、青岛档案馆收藏,受到各界特别是全国烟草界的高度评价和欢迎,他们正在烟草新的路途上耕耘。他们欢迎与有共同志向的朋友加强联系,欢迎大家对两本书提出宝贵意见。联系电话:13006529067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喜欢请关注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我在看

帮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