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照亮偏远山区孩子的教育之路。图为2019年拍摄的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学生在进行国学诵读。人民网 樊欢迪摄

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是海南省2008—2012年的一个重点民生项目,也是海南教育继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之后的又一创举。

海南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起源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2005年下半年,针对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的王下乡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和学生上学条件十分艰苦的实际情况,中共昌江县委、县政府决定在王下乡率先实施“教育移民”工程,把王下乡的初中生全部迁至县城就读。经过近一年的酝酿和筹备,昌江于2006年8月在公共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200多万元,帮助王下乡的初中学生集体转学到县民族中学,实行寄宿制教育,学生在校期间,不交任何费用,政府包吃包住包入学,首开海南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先河。

昌江县的这一做法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省委要求逐步推广这种做法,在县城附近或人口较多的乡镇建设标准化学校,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与城镇孩子同等的教育条件。同年6月7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2008年省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实施方案》,将昌江经验正式命名为教育扶贫移民工程。7月,中共海南省委五届三次全会把教育扶贫移民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在海南省国家和省重点扶贫县全面启动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南自2007年开始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将贫困山区、边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迁移到教学条件相对优越的县、市城区学校读书。乐东黎族自治县思源高级中学是其中一所。图为2019年拍摄的乐东黎族自治县思源高级中学。

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启动以后,按照规划部署,海南省财政、市县财政和香港言爱基金先后共同投入超14亿元,分三期按省定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建设24所思源学校,向全国公开招聘校长、学科骨干教师,为贫困边远地区提供4.71万个优质学位。2009年8月31日,海南省首批10所思源实验学校建成并同步开学。

2018年底,海南省教育厅、省扶贫办印发《海南省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不断完善教育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使教育扶贫成为扶贫大兜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5月8日,海南召开纪念海南首批思源实验学校建校十周年座谈会。从2008年至2019年,全省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共投入近14亿元,建设24所思源实验学校、14所教育扶贫移民学校,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了5.5万个学位。

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是海南朝小康迈进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教育扶贫、教育脱贫的大路,让小康路更实更稳,不仅对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对全国的扶贫和教育工作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

(文字整理:丁洁 赵哲先)

内容来源: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