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亭续录》中有一段记载,曰:“元旦次日及仲春、秋朔,帝常行大祭于坤宁宫…礼毕,上必赐神肉(猪肉为主,其他的有鸡、鸭、鹅等)于内外藩王、贝勒、辅臣、六部正卿…

其大意为,元旦第2天或到仲春和秋朔时节,清朝皇帝就要在坤宁宫(明时为皇后寝宫,清改为祭神场所,侍奉有历代君王排位)举行祭祖仪式,以祈求来年顺利。礼仪结束后,皇帝都会将“神肉”(主要是猪肉)分给内外诸王、贝勒和众多的参加仪式的大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仪式结束后的分肉与汉族祭祀仪式大有不同,但在满族中流行已久。未入关之前,满族的经济支撑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辅之以狩猎业。

初期,满族中流行萨满教,主要是崇拜祖先和天地神灵,尽管后来大多信奉佛教和道教,但祖先崇拜的信仰一直被保存下来,清朝历代皇帝都有祭拜祖先的习惯。

在汉族中,给祖先或神灵的祭品是不能动的,否则有“冒犯之意”。但满族不同,将祭品分给手下,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来是表示对手下的器重,用以维系主臣之间的关系;二来是遵循传统,将获得的猎物分给部族人员是游牧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习俗。所以,清朝皇帝会在仪式完成后将肉分给部下,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大臣们并不喜欢这些肉,出门后就扔掉。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清帝赐肉,众多大臣都不喜欢

从努尔哈赤开始,清朝历代君王就有大摆宴席不下的习惯。这与努尔哈赤在打拼天下的过程中有关,当时还没有稳定的行政场所和宫殿,一些军国大事通常是在吃饭的时候完成。

自从盛京(沈阳故宫)在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开始建立起来后,统治者才有稳定的行政场所,聚会逐渐转变为仪式化,是皇帝重视臣子的一种形式。当然,每逢重大节日时,如大婚、登基、春祭、祭祖等都会大宴群臣,这一过程中,皇帝还会赏赐一些东西,让参加宴会者“满载而归”。

其中,最严肃的有登基和祭祖。一般而言,清朝皇帝的登基仪式基本上最低隔上十几年才有(如灭亡前在位时间最短的是咸丰帝的十一年,溥仪是末帝,没有继承人不算在内),而祭祖仪式每年都有,且分为元旦次日、仲春和秋朔三次。

电视剧《雍正王朝》就有多次的祭祖画面,众夺位皇子勾心斗角,本是严肃的场景变得风云莫测,稍有不慎就会有人被革职或砍头。当然,也不乏康熙皇帝在高兴之余赏赐诸王与众大臣。

这些场面到雍正统治时期要收敛一些,而乾隆上位之后,又开始兴盛起来,是清朝众皇帝中最铺张浪费和讲究排场的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史籍《啸亭续录》和《清稗类钞》是专门记录乾隆皇帝宴会群臣的细节和内容,其中祭祖消费的内容非常多,据两者的描述,乾隆摒弃康熙时期赏赐银两的传统,改之以努尔哈赤时期就流行的赐神肉。

满族人本就喜欢吃猪肉,据说如今东北流行的锅包肉、猪肉炖粉条、溜肉段等都是他们在吃肉过程中发明的,所以赏赐猪肉是必备品。

尽管当时的猪肉是稀罕物,就算是王公贵族也不可能会轻易吃得上,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群臣们收到皇帝赏赐的肉后,居然出门就扔掉了。那么,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二、为什么皇帝赐品都敢不要?

扔掉皇帝赏赐的猪肉有很多方式,其中有一个事情就相当有意思。据说,每当乾隆皇帝给大臣们分肉的时候,他们都将肉扔给了爱吃肉的纪晓岚。

《清朝野史大观》有载:“公(纪晓岚)平生不谷食面,米亦如此,好食猪肉,每日十盘,熬茶一壶以解腻耳!”就是说,纪晓岚生平并不怎么喜欢吃面食或米饭,更多的是吃肉,且每日十盘,再配上一壶茶叶来解腻。

如此特殊的爱好,大臣们在扔肉的时候当然要给他,否则会犯上欺君之罪,轻则被苛扣俸禄和降职,重则被流放。其实,这只是有趣的故事和传说,大臣们扔肉另有原因

被赏赐的猪肉称之为神肉,或又叫做福肉、胙肉等。《清高宗实录》载:“雍正元年,春正月,帝初次行大祀之典…赐食一脔,另有胙肉。”其中,“胙肉”就是皇帝特别赏赐给臣下的神肉或福肉。

这种肉的制作非常特别,即特别强调用白水蒸煮,不添加任何配料,要求肉不能太熟或太生,只能半生半熟。所以,祭祀完以后,得到的肉是不能生吃的,必须要进行二次加工。

在一些电视剧中,为表达出想要的画面感和情节,通常会出现大臣吃福肉的画面。其实,这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忽略了现实的可行性。当大臣们吃上这样的肉的时候,当然会愁眉苦脸,而不是对皇帝感恩戴德。

半生半熟的猪肉也能吃?一来是肉的韧性还在,吃起来压根就嚼不动;二来是吃下肚子以后,必然会拉肚子。所以,皇帝赏赐的福肉虽然是天恩,但如果当场就吃或没有进行第2次加工就消食,那是非常不理智的举动,可能会连续好几天都拉稀。有如此结果,人们怎么会喜欢?

三、扔掉皇帝赐肉的其他原因

之前就提及,满族信奉萨满族和遵守游牧民族传统,同中原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入关以后,虽然朝廷中的重要岗位由满族人来担当,但大臣的数量中,汉族的最多,满族次之。所以,在文化习俗方面,汉族大臣虽然处于被统治地位,但从小就接受汉文化的教育,自然在某一些方面反对满族的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汉人来说,给祖先用的祭祀品是相当神圣的。换句话而言,“祖先吃的东西后人怎么能吃呢?这不是大不敬吗?”所以,当收到皇帝给予的用于祭祀的肉制品的时候,汉族大臣们的心中自然会有一些抵触,甚至感觉到厌恶。因此,离开皇帝之后就将肉食扔掉,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这并不是汉族大臣们不给皇帝面子,主要是习俗和信仰上出现偏差导致的结果。当然,皇帝赏赐的东西是珍贵的,有些汉族大臣由于敬畏而不敢吃,所以才“扔掉”。至于扔掉的方式,基本上大有不同,但至多至少都会带有一丝敬意的,不可能随手就丢掉,或者是拿去喂狗吃。

真有人敢这么做,要么就是胆子太大,要么就是不想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