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的一天,应卢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卢氏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彭修身先生的邀请,到官道口镇江槽村探访传统古村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官道口街镇政府北行约2公里,石大山南麓的群山丘陵深处,转过一个山坳,仿佛如东晋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中所写:“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迤逦群山中突现一个占地数十亩、明清风格的古村落。古村落四面环山,在四周山上树木的遮掩下,真的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随行的官道口镇石大山村(江槽村、三官庙村、郭碾村三个村合并村)村支部书记常遂峰和三门峡市规划勘测设计院驻石大山村第一书记梁利生告诉笔者,这就是正在修复中的江槽村传统村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卢氏县官道口镇江槽村传统村落位于官道口镇政府北侧2公里处,地处石大山南麓。规划范围为江槽村行政村整个行政区域,规划面积约5平方公里。重点规划范围为江槽村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3.78公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槽村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主要在龙尾沟自然村。该自然村有龙前、龙后两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2户,238人。关于龙尾沟自然村,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乾隆年间的一个夏日,忽有一条受伤巨龙降于村后山沟之中,全村村民盆端桶挑为这条龙浇水疗伤、磕头烧香。数日后,巨龙驾云而去,龙尾一摆扫出一片平地,从此村民在平地上建房,安居乐业,得名龙尾沟。据传,乾隆十八年匪入灵,韩二莽携全家老小逃到龙尾沟村中,一杨姓财主收留了他们,韩二莽成为杨财主家长工。韩二莽为人实在,吃苦耐劳,杨财主将20亩簿地赠与韩二莽,韩家人经世代劳作,置田买地,逐渐成为卢氏城以东、灵宝城以南、洛宁地以西有名的大财主,产业有卢氏薛家巷一条街、灵宝小南巷一条街、官道口大半条街的商铺房屋,有良田千亩,富甲一方。因龙尾沟地处卢、灵、洛三县交界,土匪武装众多,经常打家劫舍,韩家人购置武器、修筑炮楼两座,组织乡民40余人看家护院,并保护周围群众不受土匪祸害。相传洛宁有一土匪头子,绰号“王老五”,心狠手辣,势力较大。听说龙尾沟韩家是块“肥肉”便率众来“吃”,韩家率家人及家丁躲进位于村子东西两头的两座炮楼中,据险固守。匪众强攻数日,难以打开,便心生一计,在村外把守井口,断其水源,以此为困,企图不攻自破。岂料期间天降大雨,韩家缸接瓮盛,尽储天水。王老五围困半月有余,难以奏效,便气急败坏地悻悻而去。

江槽村传统村落选址以阳宅风水而定。坐北朝南,背风向阳为基础,且有水、田、林、路,出行方便,宜耕宜牧,适宜生存居住。江槽村的整体环境特色价值突出,体现了我国古代村落选址、择地而居的传统形制,是研究古村落环境学、生态学的重要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落内历史环境要素有炮楼遗址、古树、古井、石大山抗战遗址、纪念碑、山神庙等。

江槽村传统村落建筑多为民居建筑,建筑年代为明清时期及50-70年代建筑。主要建筑构造为砖木结构。从平面图上来看,传统民居平面布局形式比较多样化,有“L”型院、三合院及四合院组合布置。

江槽村传统民居建筑的颜色古朴单一、外观高耸封闭,装饰朴实简洁,很少见到华丽的装饰构件。除了门窗构件,建筑的外表面没有多余的颜色,石块和木材保留材质本身颜色的纹理。整体建筑形式和局部构件朴实简洁,对研究近现代时期豫西山区丘陵建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江槽村古民居的整体布局和形制,特别是村落的防御格局,反映了当地传统文化和装饰艺术的结合,体现了豫西地区的风俗人情和地域文化。

“对传统建筑原真性的保护是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卢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卢氏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彭修身先生告诉笔者。

据了解,在卢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多方努力争取和官道口镇党委政府及石大山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官道口镇江槽村传统村落修复一期工程——龙尾沟自然村韩家大院修复已基本结束。一个如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的传统古村落已呈现在世人面前。(来源: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责编:王晓亮

审核:上官英敏

编辑:袁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