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报设计:张彬

蕲春县管窑镇位于长江北岸、赤西湖畔,距县城15千米,与黄石市隔江相望,古称岚头矶,是湖北省历史悠久的陶产区,明末清初即享有“窑州”之称。1987年获湖北“陶器之乡”。蕲春管窑,与汉川马口窑、麻城蔡家山窑并称湖北三大民窑。2007年管窑手工制陶工艺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蕲春管窑镇陶艺厂烧制的釉陶罐,背景为龙窑。

明洪武二年(1369年),管姓在岚头矶开窑生产陶器,管窑由此而得名。1987年置镇。明正统年间(1436年),当地陶器业兴盛,肖、洪、沈、王、操、万等姓集资合股建上、中、下三条作坊,一条土龙窑,开设手工拉坯成型作坊,经营陶业,产品发展到100多余种。清乾隆三十年(1766年)始建管家窑,并在陶坯上采用手工皮千画花,使陶器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咸丰六年(1856年)青釉陶烧制成功,从此管窑陶器披上了色、花盛装,实现了质的飞跃。随后又创造出刻花、贴花技术,加上色釉的装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练泥,抽真空是制作粗胚的前期工序。

1936年试制绿色玻璃釉获得成功,同年8月又试制铅釉成功。1938年,管窑地区就有彩窑、老窑、庙上窑、北垸窑、东垸窑和中心窑等,从事手工制陶者众。1950年组建了陶器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名为岚头矶工艺陶器厂、管窑陶器厂、李窑陶器厂、卢窑陶器厂,生产的品种有350多个(包括工艺陶、包装陶、园林陶、建筑陶、卫生陶等),产品远销到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

正在根据产品订单拉胚、成形的工匠。

管窑至今还保存着明清时期留下来的李家窑、管家窑和卢家窑等3座古陶窑遗址。其中李家窑经后期历代改扩建,至今仍可使用。李家窑依山而建,窑口向下,窑尾向上,窑身长65米,宽1米多,高约2米,如巨龙探渊饮水,又称“龙窑”。

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

尽管时代变迁,但管窑的手工制陶业依然保留下来,仍有一些老艺人还在执着地守望和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制陶工艺的精华,从选土、和泥,上釉到烧制,全凭艺人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手感,演绎着古老的制陶全过程。管窑手工制窑艺人长期生活于鄂东地区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之中,以身边的万事万物为创作题材,“喜鹊闹春”、“鲤鱼穿莲”、“鹭鸶采莲”都是陶器上出现的美丽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拉坯考验师傅的技艺好坏和水平高低

尤其是匠师们还首创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水画”装饰艺术,为日常生活中的陶器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了管窑陶器“器形古朴厚重,刻划简洁生动,釉色流光溢彩,兼具实用审美功能”的特征。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制陶工艺又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如用激光定形、用先进的工艺抽真空等等,是古老的传统在现代技术的传承中发扬光大。

凉坯,将坯晾至半干之后,再进入下一个工序。

利坯,也称“修坯”或“旋坯,是对晾至半干的坯做进一步的修整。

随着科技的发展,激光测量口径定型代替了原来的传统测量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科技的发展,激光测量口径定型代替了原来的传统测量方法。

画坯,用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画坯时需要绘画工具勾、点、画、一气呵成把图案文字绘制在器物上,不能出现一丝差错。

晒坯

加工成型后的坯。

在完成了所有前期工序后,开始点火烧窑,烧制陶器的窑的燃料是松柴,这是最为关键的工作,一般要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技术上进行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并决定停火时间。

作者/来源:三峡新媒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