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因战斗力为人所知的动物,蜜獾必须得占据一席之地,进敢攻毒蛇、退能偷鸟蛋,好像只有它不想吃的东西,没有它不敢吃的玩意。

虽然在吃上百无禁忌,但蜜獾之所以得名,其实跟“蜜”离不开关系,这里的蜜指的就是蜂蜜以及蜜蜂的幼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蜂蜜好吃、幼虫鲜嫩,奈何蜜蜂蜇人,而且一般都是“群殴”,被一群蜜蜂追着蜇,滋味儿肯定不好受。

所以,动物界中那些想“偷”点儿蜂蜜吃的动物,要么做好了被蜇的准备,要么就是身怀绝技,蜜獾属于后者,而且它掌握着两项制胜技能。

首先,蜜獾的皮。

蜜獾吃蜂蜜并不是偷偷摸摸、伺机行动,而是横冲直撞、捣毁蜂巢,敢这么操作,得益于它身上厚厚的皮,而且这身皮不仅厚,还松弛有韧性,就像一件宽大的衣服套在蜜獾的身上。

所以它们并不怕轻微的抓挠,身体器官也能得到足够的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常情况下,蜜獾盯上了蜂巢,就会直接上树,随即扒拉开蜂窝,要么即刻开吃吞下幼虫,要么下树张开嘴接着流下的蜂蜜。

如果被蜜獾盯上的是人类养蜂所做的蜂箱,那它们绝对化身“破坏之王”,肆意捣毁蜂箱大饱口福。

其次,蜜獾的气。

硬闯蜂巢虽是个好办法,但蜜獾有时也会不那么豪横,而是靠智取。蜜獾尾巴附近有能够释放臭气、臭液的腺体,平日里这种气味一方面有助于它们圈领地,另一方面是个防御工具。

等到它们寻觅蜂蜜吃的时候,臭气就成了“击退”蜜蜂的秘密武器。

那味道虽然不持久,但浓度很高,蜜蜂灵敏的嗅觉此时就成了弊端,臭气搞得它们无法在蜂巢中待下去,或者扎堆躲在蜂巢的角落,蜜獾靠这一招,就能熏走不少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蜜獾吃蜂蜜除了靠厚皮和臭气,能闭合的耳朵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的耳朵本来就很小,人类用肉眼很难观察到,自然也不会在对抗中遭到对手攻击。

更重要的是,蜜獾的小耳朵能够被厚厚的皮肉覆盖住,因此在袭击蜂巢的时候,蜜獾只要闭上耳朵,就可以避免蜜蜂攻入其体内。

当然,被蜜蜂蜇了的蜜獾也不是完全没事儿,蜜蜂的数量不多还好,如果是成群的蜜蜂,蜜獾再怎么能“称霸武林”也无济于事,有时甚至丧命。

这是因为虽然蜜獾身上的皮够厚,但它们的脸皮却相对比较薄,所以为了吃上心爱的蜂蜜、诱人的幼虫,蜜獾们也是付出了“毁容”和疼痛的代价,以此换取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

不过幸好,大多数蜜獾都是知进退的家伙,它们深知该在什么时候脱身,要不无论是被蜇,还是被吞下的刺划伤,很可能就吃了这顿没下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