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毛泽东一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毛泽东中央苏区调查则是他一生中所作时间最为集中、对象最为底层、座谈最为深入、内容最为丰富、材料最为翔实、文字最为生动的调查。这些调查对毛泽东的发展历程和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中引出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结论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他于1934年所发表的《才溪乡调查》,是他深入土地革命及其新出现的问题而书写的名作,为中国革命寻找未来做了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毛泽东在才溪》正在影院热映。影片以小见大,主要场景都集中在福建省上杭县才溪村的革命根据地,开篇以毛泽东的不详之梦,用黑白影像展现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所遭遇的内忧外患。梦醒时分,毛泽东开始思考未来革命的方向,他要用真实客观的基层现状来反映中国革命的问题,以此来回应博古等人的脱离实际。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元老级导演韦廉执掌导筒,细腻地刻画了一代伟人如何在重重困境中坚守本色,从群众出发,为彼时尚在泥淖中的中国人民励精图治的感人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直面历史真实,艺术化地展现了毛泽东在才溪乡调研时所发现的群众生活的种种困难。在毛泽东看来,关心民众经济生活,大力发展生产,乃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革命动员。他说:“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 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 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 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棘手的问题,在电影中都以具体的人物形象出现。毛泽东深入群众,他为苦笋嫲失去三个儿子而哭泣,三个热血青年都在反围剿战役中光荣牺牲。他为大刀妹哭泣,大刀妹为了保护他的安全,被叛变的白匪给杀害……《毛泽东在才溪》塑造了一个情感细腻,充满同情心的毛泽东形象。对老百姓的真挚情感与解决革命问题时的理性果决,互相交织在一起,让观众在以往的运筹帷幄、气定神闲的毛主席形象之外,以审美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他在这一时期的复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