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为天空中的绮丽云彩;浦,为河流入海处。霞浦,就是一处霞光与大海交汇的所在!从1800年前建城至今,这座海滨小城,就注定写满传奇,成为闽东最古老的“海上明珠”!

位于霞浦县东吾洋西畔的围江村,就是这颗“海上明珠”的一抹靓丽之一。这里依山面海,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地灵人杰,历史上曾出过文武举人、秀才数十名,被誉为“滨海邹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围江村西部海中,有一座岛礁极像一个大馒头。它四面环海,涨潮时,海水围绕着它;落潮时,附近就会显露大面积的滩涂将其环抱。远观,其形如笊篱柄子,故被称之为“笊篱屿”。

而站在摄影点远眺,山峰酷似一个馒头,因此摄影人称为“馒头山”。等到退潮后,岛屿与滩涂连接处又像是幔子和绶带,所以又有人称之为“礼帽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笊篱屿,正因拥有独一无二的美丽景观,长期以来深受渔民喜爱,并将其作为围江村的标志。

近年来,馒头山广受摄影爱好者的青睐,成为众多摄影人追寻光影艺术的胜地之一,每年吸引游客量超百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霞浦旅行摄影的人,绝大多数是为滩涂霞光而来,大自然光影变幻的魔力在这里得到了淋淋尽致的施展。而围江,因有了馒头山,自然成为了霞浦滩涂摄影的必选项之一。

来围江的摄影人,第一选择当然是拍摄日出,这也是围江风光最迷人的时刻。于是,这些摄影爱好者们,在日出前,就披星戴月地找寻好心中的最佳机位,静候日出。

东边的天空慢慢睁开了眼睛,一抹柔和的鱼肚白划破了原有的幽蓝夜空。渐渐的,海边浮出了一点猩红,慢慢地,云彩逐渐散开。阳光从一丝慢慢转为一缕,再一点点地露出笑脸。

天边的云彩,慢慢地游动、团聚过来,一不小心就染上了太阳的余彩,黄色、金色、红色、紫色、粉色,像是在上演一首色彩交替变幻的交响乐曲,动听的旋律,让人内心充满欢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一轮红日终于喷薄而出,霞光万斛,几只鸥鸟勇敢地掠过浪尖,整个海面恍若罩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

在霞光的映照下,竹竿拖着长长的倒影,好似优美的舞者翩翩起舞,一叶小舟泛于其间,波光粼粼,让人如痴如醉。

日出时分的围江,自然是妙不可言。然而,蓝天白云下的围江,也别有一番风韵。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可以看见这座海带村最醇正的生活日常。

走在海岸上,随处可见搁浅的渔船,这些以红、橙、蓝三色为主色调的渔船,基本都是由本村渔民自己建造而成。

船身用钢铁打底并围合,船中铺有木板,大船设有单独的驾驶舱,小船则显得更加简易。这些渔船,就是渔民们生产生活、养家糊口的最重要的工具。

近岸滩涂之上,渔民们用竹竿围起一方水面,晾晒着自家的海带。海风拂过,海带纷纷舞动着翩跹起来,层层拍打声中,散发出阵阵海腥味,对于渔民来说,这就是生活的味道!

此刻,再将视线投向馒头山所在的水域,分明看见一派渔民辛勤劳作、渔船往返劈波斩浪的生活场景,让摄影画面变得生动起来。

站在码头边上,看向不远处的馒头山,整座岛屿郁郁葱葱,像是披上了一层青翠的外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围江村,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经过无数次的潮起潮落,变幻着无穷的组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滩涂景观。

那些穿梭于浮标竿影之间的渔船,连同海水中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竹竿,与大海、远山、岛屿浑然一体,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波光鳞鳞,阳光闪烁,滩涂的浅水上,正在劳作的渔民,脸上涂满了油光般的微笑,他们身上的衣服,在阳光下变换着色彩,似乎是一尊尊雕像。

迎着海风,漫步沙滩,留下一串串的脚印,那是一种惬意,或是倚坐在搁浅的船上,看天海之间飘飞的海带,也是一种享受。

从日出到日暮,光影在变化,潮汐在变化,滩涂的景色也跟随着变化,眼前这片让摄影人梦寐以求的绝美风光,彰显的是渔民与大海的和谐,更是自然与人生的和谐!

@风月书旅,文化旅行者,签约撰稿人!江山风月,书旅人生!@风月书旅,带你赏阅别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