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羌有个神木寨,四面环山连竹海……”悠悠羌笛、动人的羌歌,奏响的是神木寨人喜笑颜开的新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羌神木寨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通泉镇神木寨村,原叫井泉村,因一口运木神井而得名。这口井不仅养育了当地村民,相传还会神奇地冒出木头,被转运至杭州用于修建灵隐寺。从井泉村更名为神木寨村,和当地乡村旅游的崛起有关。

照片拍摄于2009年,画面中一片荒凉,仅有两栋木屋。如今,木屋变成了寨楼,处处飘红;田地变成了景区,号称西羌第一寨。村子蜕变的推手,就是返乡创业的夫妻黎强和李连秀。他们原本在外经商,积累一定资金后,带着浓浓的乡土情结回到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海拔高,夏天气温低,非常适合避暑,而且有成片的竹海,生态资源非常好。”李连秀告诉记者,虽然村子相对偏僻,但这里独特的地理优势,让发展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花了7年时间改造,李连秀将照片中的荒凉之地,打造成了一座特色鲜明的“城寨”。这些寨楼风格多样,既有羌族特色,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又有徽式建筑、苏州园林风格,雕梁画栋,亭台楼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城寨”为依托,李连秀又着手对村里的竹海进行开发,打造出了一条15公里的绿色生态养生长廊;深入挖掘当地的人文景观,打造出了15个旅游景点。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我们的长远目标,以自然观景为辅,打造绿色生态健康游。”李连秀说,神木寨景区集休闲、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于2016年正式投入运营,吸纳了当地70多位村民就业。

自然风光打底,民族文化为魂。在李连秀的带领下,村民组成了西羌文化民间艺术团,每天身着羌族服饰在景区服务,还为游客带来特色的民族表演。羌族古老的祈福仪式、献羌红、献咂酒、跳锅庄,都是景区为游客准备的保留节目。工作和娱乐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元素,也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景区投入运营开始,当地村民蒋运蓉就来到这里工作。“吃住全包,每个月4千多元的工资。”蒋运蓉回忆说,之前自己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一个月只有两千多元的工资,现在就在家门口工作,还能照顾家里的两个孩子。几年下来,她既攒了钱,又享受到了工作中的快乐。“边工作还能边娱乐,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我感觉很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们不仅工作有了着落,农业生产也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得到长足发展。

当地盛产竹笋、魔芋以及品种多样的野菜,这些农特产品一方面直接供应给景区餐厅,变成游客餐桌上的美味;另一方面,直接被李连秀成立的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销路和价格完全不用愁。

景区运行几年来,李连秀探索出了一条农旅结合发展的新路子,每年要举行猕猴桃采摘节、竹笋采摘节、袍膛会等等。“游客们不仅可以在景区休闲娱乐、纳凉避暑,感受羌族文化,还能体验采摘的乐趣。”李连秀说。

2020年,井泉村与相邻的花龙村合并,更名为神木寨村。这些年来,神木寨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年产值上千万元,每户村民年均增收两万多元。随着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村民们的日子也蒸蒸日上。“以前村里的媳妇儿往外嫁,现在外面的女孩子往村子里嫁,日子过得就是这么好!”蒋运蓉说。

12年来,神木寨景区已投资达1.2亿元,从建筑业转向乡村旅游业,李连秀完全是另起炉灶,从头开始。一步步打造至今,神木寨景区已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李连秀还在进一步扩大景区规模,提升接待能力,争创国家3A级景区。

“这12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为自己活很渺小,为别人活活得很幸福,活出了整个世界。我就想把神木寨打造成一个千年神木寨,造福当地,造福后世。”李连秀说。

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记者:费帅 吴柯君
责编:王跃璇

北川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