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护士群体生存现状亟待改善!

图源:新华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丨唐唯珂、张戴琛(实习生)

编辑丨李欣夷

图片来源丨图虫创意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此消彼长,医疗健康护理成为抗疫战争中的视线焦点。护士作为战斗在抗疫一线的人,也前所未有地被大众所“看见”和关注。

然而,医护人员们承担的苦痛,也远非常人能及。

近日,密歇根大学一项有关医生与护士自杀率的研究结果让人震惊:经过对近20万人口的数据调查显示,女护士的自杀率大约是普通女性群体的两倍,比女医生自杀率还高70%;而医生与男性护士的自杀率与普通群体差异不大。相关研究论文于4月14日发表在JAMA Psychiatry杂志上。

研究者指出,护士群体的长时间工作、缺乏休息、新冠疫情的重压等,都是导致其自杀的危险因素。

随着国际护士节的到来,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过去,以抗疫为机会,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和反思社会医疗健康护理制度和护士的在场意义。

国际护士节(International Nurses Day)是为纪念近代护理学和护理教育的创始人南丁格尔而定的。这名英国女护士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建立了医院管理员制度,迅速降低了伤病员的死亡率。1860年其在伦敦创建的第一所护士学校,也使护理事业逐步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并推动了全球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将南丁格尔的诞辰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从1988开始,每年国际护士节都设有一个主题。2020年10月15日,国际护士会(ICN)将2021年国际护士节的主题确定为“引领之声:展望医疗保健的未来”。据此前媒体报道,ICN首席执行官霍华德·卡顿表示:“这场COVID-19大流行暴露了我们医疗保健系统的弱点,以及护士面临的巨大工作压力,也让人们看到了护理人员令人难以置信的贡献和勇气。这一流行病还使我们有机会呼吁重新建立和探索形成新的护理模式,使护士成为医疗保健系统的中心。”

此种关注表明,COVID-19的流行使得医疗健康护理和护士职业成为了大众关注的对象。各国抗疫行动中,活跃在第一线的往往都是护士。绝大多数时候,是护士在这场抗疫战争中直面着病毒的威胁。而中国护士的处境更为特殊,他/她们是世界上第一批抗击疫情人士,他们/她们的境遇,值得我们投以更多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护士薪资现状普遍不佳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数量达445万人,每千人口中护士数达3.18人,均为2010年的两倍。大专学历以上护士占比超70%。

然而,尽管护士人数在逐年增加,医疗护理行业也被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规划中,护士的工作现状和待遇方面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长期为人所忽视。

2017年,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旗下“919护士关爱计划”发布的《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护士普遍遭受着医疗暴力和职业伤害、收入偏低、工作压力大、社会尊重不够等问题。

从收入问题上看,76.5%的护士月收入低于5000元,其中约37.6%的护士月收入低于3000元, 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护士仅占比4.5%。直观显示出护士月收入水平低于城市平均月收入的数据是,有48.8%的护士因为收入低而选择离职。

与此相对,90.4%的护士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其中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的比例约9.8%。有74.2%的护士需要经常值夜班。

广州某三甲公立医院护士对21新健康记者表示,相比起医生的高年资、高收入回报,护士群体基本属于吃辛苦饭,尽管随着年限增长,年收入可以达到20万,但加班上夜班都是常态。同时职业中经常会遇到医生呵斥和病患训斥。可能每个护手都最希望得到更多的沟通和尊重。

过高的工作强度也导致了护士和互联网行业一样,只能靠吃“青春饭”。根据此前媒体报道,高龄护士在护理行业中往往感觉吃力。

李颖(化名)是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ICU病房护士,已经36岁的她还是做着和年轻时一样的活:周一白班12小时,周二夜班12小时,周三下夜班补一天觉,周四休息一天,周五白班12小时......一年365天循环往复,春节休息四五天,其他节日持续忙绿。而当这种消耗身体的“青春饭”被工作透支殆尽时,李颖形容自己的状态是“力不从心”。

虽然这么辛苦,护士行业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高回报。除却个别医院,如协和的护士可月入过万,大部分北京三甲医院的护士收入仅在4000至8000元之间,更遑论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

由于工作内容要求,护士需要经常上夜班,而据丁香园在2020年的调查显示,医护夜班费平均仅为62元/晚,只有22%的人夜班费在100元以上,37%的人在50~100元之间,有的护士甚至无夜班费。2019年,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仅有4.5%的护士收入超过8000元。

而根据安居客2021年5月11日数据显示,北京一室的平均租金为4255元,二室平均租金6000元。护士的工资压力可想而知。

职业生存困境:
社会地位低、医疗暴力受害者

护士在职业生涯中最经常遭受到的是医疗暴力和职业伤害以及社会对此职业的认知狭隘和尊重不够等问题。根据《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从职业伤害的角度看,约79%的护士在工作中遭受过利器损伤,38%的护士所在单位没有提供有效防护用具。而从医疗暴力的角度看,41.2%的护士在近一年内遭受到患者或家属的过激行为。

在日渐紧张的医患关系中,护士往往也成为冲突第一线的受害者。2017年7月11日,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一男子就因为不满医院为其亲属的治疗,砍伤两名医护人员后又持刀劫持了值班护士。可见,护士职场中面临巨大的暴力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医生来说,护士因需长时间面对病患,往往成为家属不满的直接发泄对象,从而导致了护患关系的紧张。有78.4%的病患及家属认为,护患关系紧张最主要是因为缺乏相互理解。在病患治疗期间,患者急于康复,内心较脆弱,就会对护士的要求提高。而部分护士也由于自身素质不够、工作中缺乏耐心、业务能力欠缺等,成为护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此种情况下,护士的心理状态尤其值得注意。数据显示,有80.7%的护士在工作中最看重“获得尊重”。92%的护士认为“护士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83.3%的护士不能明显感受到病人对护士的尊重,90%的护士不能明显感受到社会大众对护士的尊重。

事实上,社会普遍缺乏对护士职业状态的理解,往往将护士的工作简单理解为“打针发药”,缺乏对护理诊断、护理计划的制定与护理措施的执行等工作的了解。

在《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的调查过程中,有被访谈者谈到:“我觉得护士和患者争执可能是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了解,不太清楚护士的工作性质和职责,病人家属也没有跟医护人员合作过,没有信任感,所以有时候我觉得会产生一些误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手术和病情的担心焦虑,以另外一种形式爆发。”

国内外生存现状差距较大

事实上,相比于国内护士面临的工资低、压力大、社会认可度低等现状,国外护士普遍认可度较高且收入偏高。

以美国为例,医院护理队伍由护士助理、职业操作护士、注册护士、护理医生等不同层次的人员组成。其中,护士助理(Nurse Aid)和职业操作护士(Licensed Practical Nurse)的工作主要为执行护理工作计划,照顾病人日常起居等,其职业性质类似于国内护士,无独自处方权;而注册护士(Registered Nurse)和护理医生(Nurse Practitioner)则已处于护士行业中的管理层。注册护士需拥有大学本科护理专业学位及以上,负责和医生共同为患者做护理规划,并交给下属护士助理和职业操作护士执行。而护理医生则必须拥有美国护理学硕士学位,具有部分处方权,可以独立开医疗诊所。

根据2019-2020美国官方劳动数据显示,美国注册护士的年平均薪资为77460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55万元;平均时薪为37.24美元,折合人民币为263元。在工作时间上,注册护士可自由选择每周工作3个12小时或者5个8小时,自我规定排班时间,且节假日享有1.5-2倍薪资。且考取了美国注册护士证后,可申请美国永久居住权。

并且,美国历史悠久的哈里斯民意调查(The Harris Poll)在2014年的职业受尊重度调查显示,在美国最受民众尊敬的职业排名的前五位依次是医生、军官、消防队员、科学家、护士。护士高列第五,取得了70%的认可度。所以,无论是从受教育程度、薪资水平还是社会认可度来看,国外护士的生存现状都与国内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在临床一线医疗执行中作用巨大

与之相对的,是护理行业在临床一线医疗执行中的重要作用。3月11日,国际护士协会(ICN)宣布,截至目前,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大流行已造成至少3000名护士死亡。这一数据还仅是根据可以提供数据的60个国家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考虑到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全世界的护士死亡人数将远超这个数字。

ICN还警告说,受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影响,因倦怠症、各种压力、甚至歧视而考虑离职的护士高达数百万人。随着变异病毒持续扩散,一些国家和地区有可能发生大量离职现象。与此同时,随着护士死亡和离职医护人员的增加,即使疫情走势平缓甚至有望结束,由于拥有丰富经验的护士减少,在一些国家整体的医疗护理水平也可能下降。

事实上,护士在一线抗疫和日常医疗健康护理中的作用一直被低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4.2万名驰援湖北医务人员护士占比近70%。护士在在重症监护病区、发热门诊和方舱医院来回忙碌,既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也承担患者的生活护理、心理安慰、精神支持等,任务非常繁重。

在非突发状况期间,护士在护士在专科护理、病情观察、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在普通公众视角下,护士工作内容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打针发药(94.1%)、巡视病房(79.9%)、协助医生接诊治疗(77.8%)。普通公众视角依然囿于传统医护概念之下。

据新华网报道,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吴欣娟说:“北京协和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工作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危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都是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难度大,风险高。我们会针对每一个患者提供个性化、责任制的整体护理,从基础护理到专科护理再到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精细化、高质量的护理。”

而对于国内愈加突出的老龄化问题,护士在老年护理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医疗护理作用。吴欣娟也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慢性病、老年病逐渐成为管理防控的重点,而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居家护理存在巨大缺口,在社区、基层工作的护士数量还很不足。

“在老龄化护理方面,护士更是应该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吴欣娟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龄群体增加,“滴滴打针”兴起

如今,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在各行各业中的渗透和推广,护理行业也不再是国有和私立医院专属的特别服务。2020年12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官网公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表明将进一步扩大此模式的试点范围,增加护理服务供给以及加大护士培训力度等。

通过手机下单,便可预约护士上门进行居家护理,这种模式被称为“网约护士”,也被戏称为“滴滴打针”,而主要针对人群,是失能或者半失能的老龄群体。

据新华社报道,早在2017年,湖南省人民医院已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网约护士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上门服务7000余人次。公立医院和护理站是最早响应国家政策并推出相关服务的机构。2019年,广东省共有140家医疗机构被纳入“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机构名单,包括各大公立医院、卫生站和护理站。而护理行业的商业化模式也在逐步推进之中。

目前,已有多家平台推出“网约护士”服务项目,如金牌护士、医护到家、泓华医疗、U护等网络APP。就在5月10日,阿里健康值此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在旗下的“医鹿APP”上推出了“寸草心”服务项目,为高龄或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护士上门护理服务。互联网大厂已然将目光瞄准了线上医疗服务行业。

从模式上来看,大多网约护士App事实上已通过联合或自建的模式,发展线下实体护理站,以符合“依托线下实体医疗机构”的规范要求。但是目前还存在着各网约平台护士准入标准不一、技术安全风险高等问题。

相关人士同时也担忧护理上门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在家进行操作的风险肯定比在医院大,输液反应避免不了,万一出现过敏,直接要命。”某公立医院医生张伟(化名)向21新健康记者举例,“比如青霉素过敏,查不出什么成分,有很多做皮试没有问题的,但是输液到一半就开始过敏了,有时候在病房抢救都来不及,每个医院每年都会发生这样的案例。如果出现在家里,将会存在更大风险。”

尽管如此,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网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依然具有巨大的需求市场。根据广州市老龄委发布的《2019年广州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和老年人口数据手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175.5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8.40%,在穗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数量已达37.34万人。

而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开发的“U护”平台自2015年9月上线以来,已有近36660人注册,护士注册近14300人;医生注册2704人;有效服务人数11180人,服务订单数29941单。从这一数字可见,广东省内尤其是广州,“互联网+护理”大有市场。

随着“网约护士”模式的推广,护理商业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以应对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等问题的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失能人员超4000万,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互联网模式下,“网约护士”不仅能有效填补社区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也能为增加护士收入、改善护士生存状况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