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耕叔说(RichuncleGeng)

作者:耕叔

日更第439篇,陪你一起成长和赚钱!

楼市里没有新闻,我之前专门写过《楼市里没有新鲜事》。

昨天,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税务总局负责同志在京主持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听取部分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及部分专家学者对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媒体们又嗨了,其实这也不算是啥新闻了,关于房产税,我之前也写过了《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房产税?》,结论是:

房产税短期内不会出来,即使出来了,对房价也产生不了什么大影响。

那今天聊些啥呢,聊昨天文章引发的房价太高,普通人无力购买的话题,或者说房价收入比的问题,昨天的文章《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地产接盘侠还很多!》,好些人留言说,现在大城市的房价都太高了,一般人都买不起,特别是一线城市。

比如说,有悲天怜人情怀的:

北京上海深圳目前说实话感觉很高了,上车盘都在200-300百万,一般毕业生很难吃得消。

还比如说,看上去分析挺理性的:

尽管中国人很多,但是处于底层的人相当多,收入勉强维持租房注定买不起房子,中国房价已经难以支撑起来了。现在国家都已经开始搞租房了,所以房价现在基本很难大涨了。

说实话,以前我也是和上面读者一样的看法,那还是差不多10年前毕业的时候,也是等着房价泡沫早点破裂呢,但结果被现实反复打脸,打完左脸、打右脸。

打脸之后,我只能反思,一定是这些言之凿凿、掷地有声的真理,哪里不对,后来才意识到这个判断的前提条件、假设条件不正确,结论自然也会不正确。

这些谈房价太高、房价收入比太高的判断的前提是——每个人或者说大多数人,都要在自己工作的城市买得起房子,否则就是房价太高、有泡沫、有问题。

但后来我查了一些数据,发现不对,即使是富裕的发达国家,在一线城市,租房率基本都在60%左右,只有40%左右的中高收入阶层,才能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

那么聊房价收入比的时候,用平均工资,或者普通毕业生的标准去衡量,要多少年工资才能买一个平米,那也就不对了,需要用中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去衡量,或者用当前更有发展前景的人未来预期的更高收入去衡量,这样才能够得到比较合理的结论。

这也意味着,大城市购房,已经和绝大多数普通人无关,的确是挺让人无奈和痛心的事,但确实没有办法——因为供给的残酷现实摆在那里,大城市房屋和人口相比,供给严重不足,特别是深圳这样的城市。

昨天有同学问我,对上海北京的房价怎么看,我说位置相对好的地段,赶紧买,不要觉着上海过去半年涨过一波了,就觉得太贵了。

北京、上海、深圳,都要拉长20年来看现在,只要位置不太烂,都是低点,别犹豫。

原因是未来人口一定是向大城市集中,通过行政手段管控人口,是违背城市发展规律的,一定是管控不住的,同时随着以后城市管理、治理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同样面积的城市,承载人口的空间还能继续增加。

供给不足,然后再加上需求被压抑,包括刚需、学区、改善型置换,以及流入的人才,具备发展前景的大城市房价依然会继续上涨,注意,这里说的都是刚需买房,不包括炒房的那部分。

不能看一般毕业生的收入,要看收入中位数以上人的收入,因为只有一半以上的人才能在大城市买房,房子的地理位置是错配的,基本上大家都会在老家或老家的县城有一套或多套房子,中国广阔的腹地,化解了“居者有其屋”的矛盾。

逻辑就是这么简单,但我们往往更愿意相信更符合我们内心倾向的结论,不愿意去相信逻辑更严密、比较刺耳,但却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