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好像起了一点小变化。不管是拜登总统还是国务卿布林肯,在谈到对华关系时谈“合作、竞争”次数多了,谈“对抗”的次数少了。拜登多次表示:不寻求与中国对抗。而布林肯在参加G7外长会议接受专访时特意强调:他不认同有关美国正同中国“开打冷战”的说法,中美关系是竞争和合作并存。布林肯也不要求各国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选边站。他称:美国不认为其他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关系“需要被切断或终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和美方之前的对华表态有了明显的不同。就在几个月前,包括布林肯在内的拜登政府官员还将中美关系的未来界定为“竞争、合作和对抗”,把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列入拜登任期内的主要工作内容。而“联合盟友对抗中国”也被频频提及。如今“对抗”明显地讲得少了,“合作、竞争”讲的多了,甚至一再强调“不谋求与中国的对抗”。那是什么让美国产生了这样的转变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从拜登的国内政策角度考虑,与中国“合作”利大于弊,搞“对抗”对拜登执政没有好处。“对抗中国”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政府为了甩锅抗疫失败,为了转嫁国内矛盾,为了选举拉选票而人为炒作起来的。现在拜登执政已过百日,随着美国国内疫苗接种的顺利展开,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在下降,经济也开始在复苏。因此,现在没有必要再拿“对抗中国”来煽动民意了。相反,拜登推出了数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庞大的基建计划,这些计划要顺利展开离不开中国制造业的支持。根据最新的数据,美国3月贸易赤字扩大至744亿美元,再创单月贸易逆差历史新高。其中对华商品逆差扩大至369亿美元。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美国不管是刺激消费也好,搞基建也好,都离不开向中国的供应链。没有中国制造业,美国什么经济计划都得泡汤。内政毕竟是要优先于外交的,拜登清楚自己最重要的工作是搞好国内的事,要搞好国内的事就不能和中国“脱钩”,只能和中国合作。

其次,美国发现盟友队伍也不好带了。拜登实行连横策略,联合盟友对抗中国,但是,一干盟友们口头响应的不少,有具体行动的却不多。即便是日本站队美国同意介入台海,但回头也表示“中日关系是日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德国则代表欧洲明确表态: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欧洲和美国的利益“不一致”。英国也一再表态保持和中国的经济关系十分重要。这里更不用说亚洲、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了。事实上,站在经济角度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和中国搞对抗。美国也看到了这一点,非要拉盟友对抗中国,最后被孤立的搞不好就是美国自己。所以美国只能用“人权”、“民主”这类价值观上的概念来拉拢盟友向中国表态,喊喊话,实际上是无所作为。

这里要提下美国的“猪队友”印度。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印度本被寄予厚望。美国要搞对抗中国,就要和中国在产业链上“脱钩”,而印度则被赋予承接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产业链的重任。印度也曾对此踌躇满志,想要大干一番。想不到第二轮疫情彻底打爆了这个国家,不但不能发挥对抗中国的桥头堡作用,反而成了全球经济复苏的累赘。所以全世界的订单只能疯狂流向中国。美国不想和中国合作都不行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啊,在国际关系中,合作不是求来的,实力才是真正的王道。如果你的实力像山一样雄厚,让别人绕都绕不开,还怎么和你对抗,最后还是得变着法子上门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