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总带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治愈着每一个吃货的心。

从糖果、辣条、薯片,到坚果、果脯蜜饯、脱水蔬菜,从线下炒货店再到线上电商,零食品类和品牌都随着消费者的口味发生着转变。

主打坚果、蜜饯以及肉脯等品类的三只松鼠依靠电商平台以及广告霸屏等方式逐渐深入人心,也成功登上了深交所资本舞台。

只是,光鲜亮丽的背后也存在阴暗面。

作为零食界的巨头,三只松鼠一直都在食品安全红线边缘徘徊,这回又摊上事了。

三只松鼠再次出现食安问题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三只松鼠开口松子产品过氧化值超标,引发了大众舆论,并一度冲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怒斥,这是不把生命安全当回事;也有网友担心,三只松鼠的其他食品是否还能安全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三只松鼠于5月10日发布了致歉声明,表示此次不合格原因为上级经销商在运输过程中未按产品包装标示的要求存放,公司已于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产品召回,并开通售后专线全天候为消费者办理相关售后事宜。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三只松鼠第一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了。

仅在2020年,三只松鼠就接连两次被曝出食品质量问题,分别是开心果霉菌和薯片样品的致癌物丙烯酰胺检测值超标。

另外,截至目前,某投诉平台上已有1238条针对三只松鼠的投诉同期来伊份为118条,良品铺子720条。投诉内容大多为“食品安全存在问题,果脯发霉坚果有虫卵”、“吃出头发、塑料等异物”、“吃后上吐下泻”等。

实际上,三只松鼠频频发生的食品质量问题和其代工模式不无关系。

一直以来,靠“代工+贴牌”模式下快速崛起的三只松鼠成长速度一直很迅猛,仅用了7年时间便成为了休闲零食行业首个营收破百亿的企业。

但在一路跑步进场的背后,靠“贴牌+代工”模式引起的食品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信任危机在不断显现。

对于食品行业而言,“代工+贴牌”的运营模式尤为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企业将最重要的生产环节外包给供应商,对产品品质的管控就容易成为漏洞。

作为休闲零食头部品牌,应有大企业的担当及责任,将食品质量做得更好。

内忧外患不断的三只松鼠

实际上,在上市前,三只松鼠就出现过食品安全问题,还曾险些因这一问题而折戟IPO,上市后依旧是在食品安全方面屡犯禁忌,多次触及消费者的“神经”。

从表面上看,三只松鼠近年频频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其“代工+贴牌”的生产模式,但企业在自身质量把控、内控体系、内部人员培训、内部流程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

除了挑战消费者最为致命的痛点外,三只松鼠在资本市场上亦步履艰难。

公司自2019年上市后,股价就一直在走“过山车曲线”。而业绩方面,根据最新年报,业务转型中的三只松鼠虽然实现了扭亏,但同时也出现了营收方面的颓势,“增收难增利”一直都是三种松鼠被业内诟病的痛点。

不仅如此,百草味、来伊份等竞争对手挤进赛道,不断加固自身“护城河”,分食了三只松鼠线上大半流量。如今休闲食品赛道中的头部玩家已各凭优势在市场中占据领先位置,三只松鼠也要面临着来自对手的巨大压力。

此外,三只松鼠还存在着一个产品定位上的缺陷。

虽然三只松鼠通过打造各类卡通人物IP以及推出礼盒包装吸引了不少年轻受众,但也导致大多消费者只是冲着送礼才去购买它的产品。而礼盒包装毕竟属于一种低频消费,这并不能满足年轻人日益增长的零食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临如此的隐忧,难怪三只松鼠的两大股东皆有减持。

据2020年年报显示,IDG资本和今日资本旗下基金已累计减持1627.23万股,还有5590.77万股待减持,约占总股本13.94%,而三只松鼠近半年股价跌幅近50%,其市值在去年12月底已减至163亿。

如今,内有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外有强敌环伺、虎视眈眈,加之股东减持、营收首降,能否继续维持住“零食一哥”的名号,对三只松鼠来说,仍是个不小的挑战。